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环保技术 > 水处理 » 正文

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日 来源:手机版污水处理工程网

....


    需要说明的是,水解-好氧工艺中的水解(酸化)过程与好氧AO(HO)、A2O和AB等工艺A段中发生的水解过程也是有较大区别的。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菌中不同,如上所述在水解工艺中的优势菌群是厌氧微生物,以兼性微生物为主,而在好氧AO(HO)、A2O和AB等工艺A段中的优势菌是以好氧菌为主,仅仅部分兼性菌参加反应;其次,在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不同,水解工艺采用的是升流式反应器,其中污泥浓度可以达到15-25g/L,而好氧AO(HO)、A2O和AB等工艺中从二沉池回流的污泥浓度一般最高为5g/L,并且以好氧菌为主。以上的差别造成了水解工艺是完全水解,而好氧AO(HO)、A2O和AB等工艺中A段仅仅发生部分水解。


    微生物种群的差异使得三种工艺系统的最终产物也完全不同。在厌氧消化系统中,水解(酸化)产生的有机酸被立即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沼气)。水解(酸化)工艺中的最终产物为低浓度有机酸,个别情况下还有极少量的甲烷。而两相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的产物主要为高浓度有机酸(主要为乙酸)、少量甲烷和二氧化碳(见表1)。


    水解工艺的研究工作是从污水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小试验开始,经过反复实验和理论分析,逐步发展为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在水解反应器中实际上完成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酸化也可能不十分彻底),但为了简化称呼,简称为水解。如上一章所述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和甲烷阶段等四个阶段。水解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采用水解池较之全过程的厌氧池(消化池)具有以下的优点。


    (1)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故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2)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生物活性污泥,故实现污水、污泥一次性处理,不需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3)不需要密闭的池,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和便于维护。由于这些特点,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所需的构筑物。


    (4)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改善处理厂的环境。


    (5)第一、第二阶段反应迅速,故水解池体积小,与初次沉淀池相当,节省基建投资。


    因此,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有自己特点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