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环保技术 > 水处理 » 正文

湿法腈纶废水的生化处理

发布时间:2012年7月3日 来源:化工环保

我国是腈纶纤维生产大国。腈纶生产工艺可分为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两大类,其中湿法纺丝具有产品质量好、原料单耗低和污染物排放量少等优点[1],在我国腈纶生产中占有绝对....

  流化床进出水的液相色谱谱图见图4。由图4可见,经流化床处理后,废水中所含物质种类有所减少,但仍有部分物质未完全降解。由此可见,流化床作为生化处理工艺能有效降解某些特征污染物,但只依靠生化处理工艺不能将有机污染物完全降解,因此必须增加后续深度处理,以解决湿法腈纶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13-14]。

 

  2.3 氧化混凝处理效果

  混凝剂加入量对氧化混凝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见:随混凝剂加入量的增加,出水COD逐渐下降;当混凝剂加入量为15 mL/L时,出水COD降至66 mg/L,去除率可达76.0%以上,出水pH约为7.4。氧化混凝剂及助凝剂的使用成本约为1.2元/m3,由此可见该方法经济、简便,适于实际应用。

 

  2.4 新工艺与现有工艺处理效果对比

  新工艺与现有工艺(调节—气浮—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COD去除效果的对比见表2。由表2可见,在进水COD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新工艺的总COD去除率可达89.4%,较现有工艺提高了37.7%。由此可见,新工艺中采用的高效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及新型氧化混凝技术均对湿法腈纶废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表2 新工艺与现有工艺COD去除效果的对比

 

  3 结论

  a)采用水解酸化—固定化微生物流化床—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处理湿法腈纶废水。在水解酸化温度为42℃、水解酸化运行周期为20 h的条件下,接种活性污泥和高效菌的SBR的COD去除率为26.0%。

  b)经流化床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可控制在300 mg/L左右;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流化床出水中仍有部分难降解物质未被完全去除。

  c)在新型氯铁型氧化混凝剂加入量为15 mL/L的条件下,混凝出水COD可降至66 mg/L。水解酸化—固定化微生物流化床—氧化混凝联合工艺的总COD去除率可达89.4%。

  参考文献

  [1] 欧阳丽,王晓明,赵建夫,等. 我国腈纶废水生化法处理进展[J]. 工业水处理,2001,21(9):11 - 14.

  [2] 张亚雷,赵建夫,顾国维. 二步法腈纶废水有机污染物的理论生物降解[J]. 同济大学学报,2001,29(6):715 - 719.

  [3] 周秀凤. 化纤废水处理方法综述[J]. 化工文摘,2007(4):53 - 55.

  [4] 侯亚惠,张洪林,李长波,等. 纳滤处理腈纶废水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24(2):23 - 25.

  [5] 张亚雷.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及其污染物生物降解性能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2001,29(7):832 - 837.

  [6] 蔡晓东,郑帼. 腈纶废水处理的问题和研究现状[J].工业水处理,2006,26(3):12 - 15.

  [7] Zhang Wenbing,Fu Jiamo,Ming Xiaoxian,et al.Treatment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aqueous solution by homogenous and heterogeneous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J]. J Grad School Chin Acade Sci,2005:22 (1):122 - 123.

  [8] Shwu Ling Pai. Continuous degradation of phenol by Rhudococcus sp. immobilized on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and incalcium alglnate[J].Biores Technol, 1995,5 l(1):37 - 42.

  [9] 李杰,王亚娥,王志盈. 高效微生物在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5):28 - 30.

  [10] 张媛,李杰,石宗利. 纳米凹凸棒土复合亲水性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中国,200910117393[P]. 2010 - 01 - 06.

  [11]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第4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11 - 213.

  [12] 张自杰,林忱,金儒霖. 排水工程下册[M]. 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与出版社,2000:104.

  [13] 蔡晓东,郑帼. 腈纶废水处理的问题和研究现状[J].工业水处理,2006,26(3):12 - 15.

  [14] Sanna K N,Kallappa M H,Tejraj M A. Distill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he membrane-based nanofiltration and reverse osmosis processes[J].Water Res,2006,40(12):2349 - 2356.

  [作者简介] 李杰(1964-),男,甘肃省天水市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水处理。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