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使用范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其噪声干扰问题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空调中主要的噪声源来自通风机、制冷机、水泵、冷却塔、送排风系统的噪声等,是由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组成的,其中以空气动力噪声为主。
1 系统设计控制
(1)从声源上控制噪声
从声源上控制噪声,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选用加工精度高、装配质量好的低噪声产品。主风机使用变频器,均衡使用时较低的风压能够减小噪声及振动。完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杜绝由于设备运动状况不佳而导致噪声增大。
在保证空调系统的工艺流程合理流向的前提下,动静分离,合理布置噪声源设施、功能区域的位置,对于各种有噪声源的设备机房应当作为重点项目控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将机房远离要求安静的房间。对于管路或其它噪声源,应避开噪声敏感点,利用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衰减的特点,减少噪声控制工程量。
(2)空调系统管道截面积的确定
空调系统管道的风量风压设计应做到均衡稳定,进出风系统应设相应的进风或排风管道,使之相匹配。管道的有效截面积应根据管道的额定风速及各自承担的有效风量确定,保持风压均匀,防止产生气流再生噪声。
计算风道时,风速不能太大,风速太大会使风道内风噪声和振动加大。
(3)进、出风口的设计处理
与风机连接的管道弯头设置的方向应与风机风页的旋转方向顺向,防止产生管道涡流,影响风机的风量。风机的进、出口都应采用柔性接头隔振。风机进、出口处的管道不宜急剧转弯,管道应杜绝直角弯头。合理分配空调分系统,分系统风量不要过大,作用半径不能太长,以减少通风系统长距离输送导致压降,既减少了风压损失,也避免了产生气流再生噪声。
风口的选型要根据流量及噪声要求确定,防止产生气流再生噪声。如降噪要求较高,不应在风口设置风机盘管空调器送风,可通过风压箱管道送风。为降低室与室之间通过风管传播的干扰噪声,也为了减少管道传到室内的噪声,应设置风口消声器。对于截面积较大的方型风管,应增加管壁厚度或在管壁上设置楞筋或在管内增设支撑,增加管壁的刚性,以避免产生风管激振力噪声。风管外的保温措施也可起到阻尼和隔声作用。
2 设备的减振阻尼隔声处理
空调设备的基础按规范设置减振装置。对于设备外壳因激振力产生的结构噪声使用内耗大的高分子阻尼材料涂覆。使用隔振和阻尼技术能有效减少由激振力作用引起的结构噪声,振动的固体传播频率低、传播远、衰减慢、影响范围广。应重视对空调主机、冷却塔基础进行隔振阻尼处理,防止设备振动的固体传播通过基座进入建筑的结构。
防止管道噪声与建筑结构产生共振,排风管应尽量使用独立支架,若独立支架要与围护结构支承、连结,则应采取隔振套管、弹簧吊架或在管道与支承连接处加橡皮衬垫或弹簧等元件。
设备机房的噪声源众多混响严重,要保证设备机房围护结构的隔声量,可在其内墙面设置吸声结构,降低机房内的声压级。将门做成隔声门或声闸,设置隔声观察采光窗。重视机房的孔洞、缝隙、穿管等对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的影响。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