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通过粒度粘合,经机械压制成不同形状的块煤,称为型煤。在型煤制作的过程中,粉煤加入粘结剂经机械压制成型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几大学科的内容。型煤既能充分利用煤资源,为应用企业节能降耗,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是型煤的特性。
制作型煤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型煤的冷强度低
型煤的冷强度低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①原料煤中的水份过高,导致粘结剂无法按量加入,一般型煤在成型过程中物料的含水量(原煤水份5-6%,加入粘结剂含水量4-7%)在11-13%之间最好;②粘结剂的粘结力不够;③机械配置与压力不好,造成无法将煤与粘结剂的结合力正常发挥。
2、型煤的热强度不好与结渣性
型煤的热强度与煤的岩相灰分及组成有关。它要求煤的灰份不要高,但对灰熔点则不能太低,这就是我们在做型煤时所选择原料煤中的灰份要低,以便在型煤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型煤的热强度而需添加一定量的澎润土或高岭土以提高灰熔点,起到在一定温度下型煤不被熔化的骨架作用。型煤的结渣性与原料煤中的灰分组成跟灰中的易熔成份总量有很大关系,型煤在炉中的结渣倾向除了与操作条件、煤的熔点有关外,还与煤中的灰分含量有较大关系。型煤中矿物含量及组成,型煤的煤灰熔融温度与粘度是型煤结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粘结剂的加入势必会改变这四个因素,从而影响型煤的结渣性。因此,粘结剂的性质对型煤的结渣性亦有关系。
3、型煤的热稳定性不好
型煤的热稳定性是指煤在高温燃烧和气化过程中保持原来块状而不碎裂成小块性质。造成煤热稳定性不好的因素有很多,煤的热稳定性好坏直接关系到固定床气化燃烧能否正常及带出的粉尘数量。对无烟煤来说热稳定性不好主要是内含结晶水的作用。而对烟煤与褐煤来说主要是挥发分的数量和胶质体质与量的关系。过高的挥发分与结晶水在炉内一定温度下的急剧析出,造成型煤爆裂,而型煤的烘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低温干燥的过程,能析出一部分挥发分和结晶水,煤表面吸附的游离水分,一般在稍高于100℃,经过足够的时间即可析出,而存于煤矿物中的结晶水,通常要在200℃以上才能析出。
4、型煤的反应活性
型煤的反应活性是指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型煤与CO2水蒸气或O2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燃烧和气化特征指标,煤的反应活性与煤的变质程度、孔隙率、无机成分及煤岩相特性有关。一般变质程度越深,煤的反应活性越低,孔隙结构越发达反应活性越高,而型煤可以通过配煤来改善它的反应活化性,通过破碎的粒度组成与合适的成型压力,来提高孔隙结构与孔隙率,这里要注意的是:过高的成型压力虽然提高了冷强度,但过细的破碎粒度则导致型煤的过密,影响型煤的孔隙率,造成反应活性差。
造成型煤难以正常使用的还有燃烧工艺,应根据自己制作的型煤特点,适当地改造炉具和燃烧工艺。炉具的型号与性能、及型煤的粒度、煤的性质亦有关系,我们只能从型煤利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掌握,才能真正地用好型煤,节能降耗,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