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产业也面临着产业转型?这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事实是近年来在业内这种声音越来越高,环境产业确实面临着从单纯的设备建设到环保服务的转型。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时间表的推出自然给环境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业界翘首以待。
产业转型
“水务行业以及更大范围内的环境产业也在发生变革,对民生化的要求一定会拓展地方政府出于公共服务角度的要求,这种要求会一年比一年增加。从理论上讲,环境发展的需求是宽阔的。”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顾问、总编傅涛博士在4月2日举行的第八届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指出。
社会体制的转型会影响水务政策,强调民生、公平等会是一个趋势,但是应当明确,关注公平并不意味着改革的倒退,并不是对市场机制能够提高效率的一种否定。
“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强调民生,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变期,这个时期开始强调社会体制改革,强调分配,强调民生,强调公平,强调均等,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傅涛指出。
事实上,环境服务的需求促使了产业的转型。
这个产业正在从原来的设备制造业真正向运营服务业进行转型,这种转型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真正实现了转型,我们才会看到一个碧水蓝天的环境,傅涛指出。
为顺应产业转型,在清华大学的倡导下,行业领先的一些大环境集团联合成立了产业联盟,诸如中国水网等单位都参与其中。
环境产业的转型,在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要从原来简单的建设设施管理,现在慢慢转向运营服务,因为我们的设施越建越多,我们并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任何一个设施我们是为了让它发挥环境作用,就是能够让它处理污水、能够让它处理垃圾,运营起来,这个促进了我们产业的转型,傅涛指出。
新环保行动待发
“环境保护的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企业界需要主动去引导政府和社会产生需求,服务于社会的这样一种行动,我们称之为新环保行动。”傅涛说。
“公平性会影响国家政策资源的走向,均等化服务的要求也影响着以城市为核心的特许经营制度和投资体系,与之相关的是,整个水务行业乃至环境产业也会发生变化”。资深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环境综合服务业会成为以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环境服务业是以环境产出作为计量单位的,比如说把河流从原来的四类水体升级为三类水体,可以整合设备、工程、投资、运营等各方面的力量,但并不是简单的在各个门类里面进行叠加,而是需要总包商。环境服务业是以环境产出进行量化和付费的产业,需要专业公司提供服务。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