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的没了,交钱来”!由于俄罗斯坚持对出口到白俄罗斯的加工用原油征收关税(对白自用部分仍然免税),导致5日油价飙升到81美元每桶,达到2个多月来的新高。白俄罗斯每年进口俄罗斯原油2000多万吨,自用约500万吨,其余精炼后出口到欧洲。这块收入占到整个白俄罗斯出口收入的1/3强!如果俄罗斯对这块收税,则白俄罗斯将多付出近50亿美元,超出整个国家年度总产出的10%。
事情的原由是,俄罗斯要通过白俄罗斯的“友谊”石油管道向波兰和德国输送石油。每年通过该管道输送石油为7500万至8000万吨,另有四五百万吨石油通过铁路和公路过境运输。2009年年12月30日至31日,俄白双方在莫斯科就2010年石油供应和过境运输等问题进行的谈判没有结果,这样,俄罗斯就声称要对出口到白俄罗斯加工用的原油征税。而白俄罗斯经济部的高官则表示,从今年1月1日起,白俄罗斯将把借道白俄罗斯运输的俄罗斯石油制品的过境费用提高4.4%,每吨每100公里收取1.42美元的过境费。并且威胁,如果俄罗斯征税,白俄罗斯则将切断通过白向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的供电!
距离普京总理在西太平洋的科兹米诺(Kozmino)按下开启输油管线(泰纳线)按钮仅一周,俄罗斯却乎要封堵其全球石油动力学(Oil dynamics)的一个节点。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俄罗斯的能源政治大旗飘向在什么特征呢?
一、强化能源的外交工具作用
通过近年的能源政治博弈,俄罗斯占据了世界石油生产与出口第一的位置。目前,俄罗斯石油年产量约4.9亿吨,而国内消费量只占1/4多一点,其他全部出口。而欧洲又是其传统的主要出口目标,占了近2/3的出口总量。拿2004年的数据来看,俄原油输出中排前五位的目标国依次是荷兰(占俄原油出口的16.11%)、德国(10.99%)、乌克兰(8.16%)、波兰(7.80%)、意大利(5.73%);而出口到世界上前三石油消费国的原油分别为:美国 443.26万吨、日本709.73万吨、中国772.23万吨,占全俄石油出口的比重仅分别为1.92%、0.31%、3.35%。2004年俄出口到独联体国家的原油为 2943.39万吨,占全部石油出口量的12.78%;出口到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原油为2亿万吨,占全俄原油出口的87.22%,其中西北欧占到45.31%,东欧约20.49%。
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要通过东欧达到西欧。2008年1月,俄罗斯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结果导致欧洲东南部地区成千上万的家庭无法取暖,数百家工厂被迫关闭达三周之久。危机影响到了整个欧洲大陆,激怒了西欧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也让俄罗斯遭受了经济损失。如果俄切断对东部邻国的供气,西欧国家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目前正在修建穿过波罗的海到达德国的新的天然气管道 - 北溪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绕过波兰等东欧国家,为俄罗斯对西欧供气提供了独立通道。
新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肯定会使俄罗斯和德国相关企业受益,避免“断气”行动影响到西欧,减少相应的政治经济成本。但有评论指出,未来东欧遭“断气”的可能性将更大,考虑到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项管道计划将“把东欧和西欧分离开。中、东欧地区的国家要更为担心”。“昔日他们的武器是坦克,如今变成了石油。”
近年来,俄罗斯把亚太地区作为能源战略重点(东向战略),而中俄能源方面的互动,应该是俄罗斯能源政治方面最大的一个变向。
而最新的俄白石油税风波,我们还得静观其变。
二、修改法律,吸引外资投资本国能源工业
俄罗斯对外资进入战略矿产领域的法规十分严格。
为了吸引外资,俄罗斯1995年通过并实施了新版俄联邦《地下资源法》、《俄罗斯联邦大陆架法》、《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等联邦法律,建立了矿产资源基地再生产联邦预算基金,2007年该基金达1580亿美元。2005年俄罗斯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油气上游产业的投资开发,特别是对东西伯利亚地区和及雅库特地区的油气开发,2005年和2006年分别对该地区的38个和 40个油气田进行了公开拍卖。但为了保护本国资源,俄罗斯严格控制外国公司获得其上游资源的开发权。2005年2月俄罗斯自然资源部表示将不允许外国公司参与具有战略意义的油气田、金矿、铜矿的开发权竞标,只允许俄罗斯企业持股比例达到51%以上的公司才能有资格参与,禁止其他外国公司进人其油气资源的开发领域。
2006年下半年,俄罗斯自然资源部提出了“战略矿产地”的概念,意在限制外国公司参与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矿产地的勘探开发。当时的规定是,石油储量在1.5亿吨以上的油田、天然气储量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的气田、铜矿石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铜矿、黄金储量在700吨以上的金矿属于“战略矿产地”。2007年中,俄自然资源部降低了“战略矿产地”的储量标准,即石油储量在7000万吨以上的油田,天然气储量在5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气田,铜矿石蕴藏量在50万吨以上的铜矿,黄金储量在50吨以上的金矿属于“战略矿产地”。这样,约有30个油田、40个气田、3个铜矿和1个金矿计70多个矿区被认定为“战略矿产地”。
虽然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苛刻的竞标条件、摇摆不定的金融税收政策,投资环境并不理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9年底,俄罗斯准备征询外国公司意见,开放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的投资法律。大家期待已久的修订版本将在2010年1月下旬展示给潜在投资者。
总理普京在一次讨论外国投资法的会议上说,毫无疑问,带着投资及技术来找我们的投资者,不仅在俄罗斯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我们会做出一切必须的努力,为吸引国外资本提供最好的条件。
而为了鼓励东西伯利亚的石油生产,从2009年12月1日起,俄罗斯对东西伯利亚的13块油田实行0出口关税政策。
三、巨资投入,确保能源产业竞争力
石油和天然气提供了俄罗斯60%的预算收入,并且帮助国家比较平稳地渡过了2009年的金融风暴。而确保其竞争力,就成为俄罗斯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2008底,多数分析家认为,由于缺乏新区开发接续及原油价格的剧跌,俄罗斯原油生产将持续减产。但是,随着原油价格的逐步恢复,以及为了连结第一条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主要的石油巨头如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都加大了投资,加快了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原油产量超出预期,并且预计增长还将延续。并且,探明的石油新储量超过了产量。分析认为,2010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石油产量的增长将盖过西部成熟油区的减产,总的原油产量将增长1.1%。
利用石油价格的刺激及欧佩克限产的机会,俄罗斯加大生产,现在的石油产量超过了传统的领跑者沙特阿拉伯。2009年初又利用卢布对主要货币的贬值的机会,俄罗斯以更低的成本扩张市场份额,并且重新加大钻探力度。
宏观方面,配合相关法律的修订,俄罗斯政府在2009年11月底确定了2030年前的能源发展战略。
俄罗斯总理普京已经签署命令,批准俄罗斯203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
为了保持俄罗斯能源产业的竞争力,扩大生产,增加产量,扩大出口,决定2030年前在能源领域投巨额资金,其中在石油方面投资6250亿美元,以使石油产量增加10%,预计到2030年石油产量增加到5.3亿吨。在天然气方面投资5900亿美元,使天然气产量增加33%。
据俄罗斯能源部的报告表示,投资重点是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而出口重点地区将是亚太地区,以减轻目前出口对传统欧洲市场的依赖。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