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田玲玲)东莞人最关心的环保问题莫过于运河、内河涌、大气污染等。昨日,《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东莞将在15年里投入812.965亿元建设环保。在这期间,将对全市内河涌分为7个控制区整治,且实现“不黑不臭”。另外,今后新建项目将实施“五个不批”。
问题
大部分内河涌水质为劣Ⅴ类
《纲要》将2006-2020年共15年分成了三个阶段,即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和远期(2015-2020年)
东莞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水环境问题首当其冲。《纲要》显示,东莞局部地区存在水质性缺水,部分村镇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着污染威胁。大部分内河涌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
在大气环境方面,东莞降雨中大部分都是酸雨,二氧化氮日均值有超标现象,煤烟型污染和机动车尾气型空气复合污染叠加,让治理变得更加复杂。
举措
新建项目实施“五个不批”
为了减缓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此前,东莞一直对新建工业项目实施“三个不批”,即采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位于东江上中游地区、石马河、寒溪河、东引运河流域的重污染项目不批;已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不批。而近三年东莞全市共拒批污染项目1484项。此次《纲要》增加了:实心粘土制品厂、立窑水泥厂不批;燃煤手烧锅炉和燃木糠锅炉项目以及市区规划控制区、各镇中心规划控制区范围内锅炉项目不批;“四纯两小”(纯电镀、纯漂染、纯洗水、纯印花企业和小规模造纸厂以及小规模制革企业)项目不批。
另外,对2005年5月底之前建成,投资规模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五金、纺织、制衣企业,需要新增配套车间的,位于中上游地区的原则上不批;位于沿海和水乡片区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报审批;对新建且需要配套电镀、漂染、洗水、印花工序的大型五金、纺织、制衣项目,原则上投资规模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并有一定的环境投资比例,报市政府审批。
措施
水环境
内河涌整治分7个区
为了实现内河涌“不黑不臭”,将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思路,以“水清、水满、水动”为目标,实行分区控制。全市内河涌划分为7个整治控制区,包括马河整治控制区、海引寒整治控制区、溪河整治控制区、黄沙河整治控制区、城区段整治控制区、沿海片整治控制区和水乡片整治控制区。
近期重点进行运河城区段清淤,实施上游河涌的清淤和河床修复工程,其中城区清淤段为宏远桥至石鼓桥,河长约4.3公里;中远期完成全市其它河涌的清淤与河床修复。
另外,中远期继续加强对各镇工业污水排放源的控制,工业企业排水达标率达到95%或以上,分别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15.49万吨、5.20万吨和1.58万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