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的养猪大户吴斌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经想把养猪场按照“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实施改造,但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时机未到。因为根据“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每个项目的装机容量至少为300千瓦,要求在一年内完成施工并且项目运营至少20年。
吴斌说:“我向好多专家咨询了,他们明确答复像我这种农场必须‘点对点’地设计,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不然就是废品,但现在太阳能设计施工人才都很少,他们手上上亿元的活都赶不及,哪里瞧得上我这里不到100万元的小活。”
让吴斌更郁闷的是:即使是与自己有良好合作关系的银行,也不愿意在太阳能系统示范工程贷款中给予支持。银行部门的答复是:“有产业扶持政策没错,但没有具体的银行贷款优惠办法,我们只能按照一般性项目贷款给你支持。没有抵押物就没法贷款。”
农村太阳能产业亟待“双重转身”
记者深入采访时,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太阳能光伏向农村市场的进军,必须实现“双重转身”。
———从“扶持城市”、“并网发电”向“扶持农村”“离线运行”转身。
中国能源网C E O韩晓平认为,就我国目前的电网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农村太阳能并网用电,那么,发展离线式、非并网式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满足农村的需求,将是实现光伏下乡“破冰”的关键。然而,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将眼光定在了“城市并网发电”上,没有能够将眼光看到更加广阔的农村市场。
韩晓平说:“政府承诺给予城市并网发电的补贴,无疑是企业优先考虑抢滩城市市场的关键因素,尽管相关扶持政策中已经有了对农村和离线式太阳能的支持,但却缺少操作的细节,这就使得农村市场仍然脱离于城市之外。企业无利可图,农民没有积极性,自然就很难开拓农村市场,而这些恰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
韩晓平建议,由于农村市场的发展与农村种养大户、行业协会密切相关,因此,补贴办法的细化需要农业部、各省区尽快进行深入调研,拿出较为可行的方案办法,核心是扶持种养大户和行业协会,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农村应用太阳能。
———从“资金注入式扶持”向“资金援助式”造血转身,强化政策与资金“双重用力”。
台湾清华大学博士张一熙认为,太阳能产业开辟中国中西部市场的关键,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外,还需要有银行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但西部不少地方缺少的恰恰是前期的投入资金,这肯定会造成很大难题。”
张一熙用台湾地区的例子做了阐述:台湾一些重视太阳能和新能源发展的城市、县,基本上采取政府投入建设示范点,然后种养大户拿出方案,银行看到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扶持政策和具体个案后,就能够给予前期的资金贷款扶持。这样的方式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