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层次呈现低碳多元格局
建国6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稳健地实现了从“以煤为主”向“煤油气并重”的转变,同时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亦有较大幅度提升。
对比1952年的能源结构,截至2008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95%下降到68.7%,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比为21.8%,水电、核电和风电等 清 洁 及 可 再 生 能 源 的 比 重 已 接 近10%。
尽管未来的能源形势仍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在趋向全面多元化。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据了解,拟议中的《新能源产业规划》,要求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将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目前水平提高到12%-13%左右,到2020年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15%。将对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的装机目标进行大幅度调整,这将对新能源行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已初步实现产业化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光伏能源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现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大国,截至2008年底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000M W,居世界首位。2009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达2800M W ,并且发展和利用空间仍巨大。此外,核电的振兴也成为新时期能源多元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能源的开发形成区域多元化战略
近年来,在我国的能源开发中,不仅形成国内开发的布局多元化格局,在国际能源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投资开发战略布局的多元化态势。能源开发中的多元化,正在从由国内开发向国内外并举开发模式加速转变。
中国“油气资源短缺而相对富煤”的资源赋存现状,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石油[12.84 -0.62%]业发展由过去“依赖国内开发,依靠国外进口”的模式必须打破,特别是在石油资源越来越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今天,中国的石油行业出现了历史性的改变:“由国内开发向国内外开发并举模式加速转变”。
随着国际战略空间的不断扩大,我国已积极参与到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集体大合唱”中。目前,我国的能源国际合作领域已从最初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逐步扩展到天然铀、煤炭、电力、风能、生物燃料、能源科技装备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6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能源合作机制。
此外,近年来,通过独资、合资、股权参与、并购等灵活的方式,中国的能源企业在海外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中国能源战略的转型目标
从战略上看,我国面临的能源挑战不外乎涉及两个方面的矛盾:
一是能源的有限供给与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经济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并有效实施,“以有限的能源满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是能源的大量使用与环境形势日益加剧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如何平衡经济需求及选择社会目标的组合,我们应“尽可能地降低甚至避免能源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损失和社会福利损失”。
面对能源挑战问题,国家不仅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上均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能源资源经济增长方式,提出“节能减排”有效利用资源的号召,同时在法律上制定一系列相关经济法规法律,对能源行业高消耗、高污染从源头上起到了强有力的约束作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