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战略因素,从企业文化层面上看,联想似乎也走进一个process误区,而平衡木的另一端,在passion建设上,却是收效甚微。
先看看联想价值观所强调的“做事三原则”:有规定按规定;规定不合理先按规定办并提出修改意见;没有规定在请示的同时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
这是一个不赞成冒险和犯错的做事文化。
联想在激发员工“热情”上,又有什么高明的措施?
联想有一个“高级人才的六个标准”:
一是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标准。
二是忠诚与牺牲精神。
三是审时度势,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
四是搭班子、建队伍的管理能力。
五是团结多数,使集体成员通力合作的协调能力。
六是孜孜不倦、吐故纳新的学习能力。
从这个标准上看,联想强调的是执行、流程和忠诚,却又一次忽视了激情。
在柳传志时代的联想,激情曾是一个重要的资本。当年,联想甚至有一个口号:让我们的血液沸腾起来。上个世纪90年代时的联想,曾被批评为“惊人的效益,惊人的混乱”。这时候,混乱的联想却拥有着某种毒性激素。1997年出版的《联想为什么》曾对此做过一个传神的描述:研究自然我们可以发现,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它的蓬勃的生命力体现在两点上,一是神经知觉,二是适应能力。这一切现象说明生命组织的健康与活跃。
杨元庆时代的联想,越来越走向规范,越来越强调proces s.联想的proces s如此细致,令人惊讶,我曾看到别人介绍过一个《联想秘书手册》,有关总经理采访准备注意事项简直是细致如发:
采访准备(采访前一天):帮助总经理准备好采访提纲和问题答案;对于需要摄像或拍照的采访注意提醒总经理着装和发型;如果是电话采访要向行政后勤部通讯处事先借好电话会议设备;如果采访在公司外进行要事先定车;如果采访在公司内进行要事先预定会议室,并根据采访需要注意采光电源……
但是,不可否认,联想在获得一个重要的“P”
(process)的同时,也丢失了另一个“P”(passion)。对此,杨元庆也开始了反思。
2004年2月2日,联想总裁杨元庆在发给员工的一封信中,明确强调:希望大家有创业的激情,有打仗的感觉,我们要如狼似虎,还是饥饿的狼、饥饿的虎,让人生畏。我们将从组织、从人员、从激励、从文化多角度地保障这种激情、这种感觉能够得以持久保持。
缺乏了毒性的联想,能找到如狼似虎的感觉吗?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