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国际资讯 » 正文

欧元抢占先机 碳货币之争难以避免

发布时间:2010年4月13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碳金融主导权之争日趋激烈


       从19世纪的“煤炭-英镑”体系,到20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权是货币奠定全球霸权地位的根基。全球碳金融竞争的战略实质就是参与各方希望通过发展碳金融,掌握未来碳交易的全球定价权。


       目前,无论在全球碳交易的配额市场还是项目市场,欧元都占据着相当大比例的使用空间,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随着各国在碳交易市场参与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也试图提升本币在碳交易市场体系中的地位。日本试图使日元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的第三货币,美国更是在美元逐步失去全球储备货币信用优势之时,试图为美元找到新的出路。此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也试图将本币与碳交易挂钩。


       美元是美国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工具,也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基石。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国际战略是基于石油展开的,随着石油被新能源所替代,这一根基也将随之更替,从“石油-美元”转向“碳排放-美元”。由于欧元已经抢占了先机,一场碳货币之争难以避免。目前,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拥有企业VER(自愿参与减排)定价权,欧洲气候交易所掌握EUA(欧洲排放单位)碳期货的定价权,欧洲能源交易所占据EUA碳现货的定价权。


       全球碳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


       虽然国际碳交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并日益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但是由于碳交易市场不是自然形成而是源于人为制造的需求,这使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机制在碳金融中的作用很弱。碳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容易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市场分割的问题。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多以国家或地区为基础发展而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排放配额的制定及分配方式、受管制行业的规定、是否接受减排单位、如何认定减排单位以及交易机制等,这些差异导致不同市场之间难以进行直接的跨市场交易,形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高度分割的状态。


       其次是政策风险的问题,“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走向,将对今后全球碳交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各国就对当前实施的《京都议定书》中的有关规定存有广泛争议,2012年以后相关政策的延续性仍是个未知数,这将成为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政策性风险。


       第三是交易成本的问题。较高的交易成本也会对市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也包括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监管部门要求指定的运营机构负责减排项目的注册和实际排放量的核实,涉及的费用较为高昂。由于目前缺乏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有些中介机构在材料准备和核查中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不利于项目市场的发展。


 (执笔: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李真卢德坤杨晓静 参与调研人员: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低碳经济研究小组)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