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标准 » 正文

风电标准集中制定 “高门槛”规范市场

发布时间:2010年4月14日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


        刘新宇是宁波一个风电企业制造商,拥有200瓦到20千瓦风电机组的制造能力,“这就意味着,过半数企业需要联合,或是出让给试图新进入的大企业。”刘新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刘新宇称,其企业目前装机容量仅有6万千瓦左右,尚有扩建需求,但距离改扩建需“不少于50万千瓦”的标杆仍相差甚远,所以只能考虑与同行联合。“目前已有企业愿出可观价码买下自己的公司,但‘风电制造哪怕仅有2万千瓦的订单,产值就在2亿左右’,这一行还处于上升周期,我不打算退出。”刘新宇斩钉截铁的告诉本报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中小企业主对于征求意见稿的门槛设定表示有些偏高,也有企业主提出,如果征求意见稿中的准入门槛最终实施,未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再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


        “高门槛”规范市场


        对于准入门槛的设定问题,在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马学禄看来,工信部的风电设备准入标准的确比较高的。


        从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现状来看,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整机制造厂商不超过十家,而目前国内的风机整机制造商超过80家。


        那么,“高门槛”的用意何在呢?


        资料显示,我国风电设备生产厂家从2004年不足40家,到2009年已有80多家,不到5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00%,风电装备产能已超过2000万千瓦,而未来每年半机需求仅有1200至1500万千瓦。鉴于此,2009年8月底,风电设备制造业被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产能过剩,并在10月份入列十部委的六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黑名单”。《准入标准》的“高门槛”在此背景下被制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教授林伯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风机制造商数量较多,而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有标准对设备的质量进行规范。随着风电设备制造业准入门槛被提高,以及风电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可以淘汰落后企业,优化经营环境,有利于整个设备制造业有序发展。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除了设备标准之外,为促进风电产业发展,还应该早日建立风电的并网标准、电量标准等。


        风电整机制造能力并不能代表整个风电产业的发展,不能让风电产业链中出现“短板”,例如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风电并网问题就亟须电网企业积极参与解决。


        与此相对应,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为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国家能源局已经制定了《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


        由此看来,与风电产业链相关的系列标准体系都进入了集中制定期。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