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厦门市2009年至2011年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确定

发布时间:2010年4月19日 来源:

....


      研究制定一批政策法规,积极培育和引导既有建筑节能服务市场,鼓励以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既有建筑的运行节能和改造节能,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


     3.新型墙体材料推广


     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市新报审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禁止使用粘土烧结制品,推广轻质、高强、自保温墙体材料,“十一五”末,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区内应用比例达到95%以上。


     修订发布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和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墙改基金的征收和管理,充分发挥墙改基金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推动建筑节能。


     大力推广新型建筑墙材、节能建材和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等自保温墙体体系和无机玻化微珠、聚氨酯等墙体保温体系,推广节能门窗、遮阳产品,节能空调设备、绿色照明设施、节能利废建材以及其他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节能建材,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


      以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核心,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运用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三废”的综合利用率。以粉煤灰、淤泥、土头垃圾、石粉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利用粉煤灰和建筑垃圾等工业废渣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减少建材产业对土地的依赖。对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50%的淤泥、建筑废土、石粉、粉煤灰、炉渣制成的综合利废墙体材料依法给予财政补贴,补贴标准为0.02元/标砖。


     我市建设工程材料年耗用量约200亿元,占工程总造价的70%以上,通过政策和产业引导,把我市建材行业的设计、生产、应用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建材生产产值占全市建筑工程建材用量总额的40%以上,力争在2010年建材产值达到80亿元。


     4.可再生能源应用


     结合我市城市特点,重点开发适合节能建筑要求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体系,继续开展工程项目试点示范。根据试点示范项目实际情况,在新建民用建筑和实施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中使用和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


     根据我市四面环海、水资源丰富的地理特征,开展推广水源热泵特别是海水源热泵的可行性研究,编制《水源热泵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布局规划方案》,开展水源热泵系统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到2011年,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和实施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实施改造,使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


     5.农村建筑


     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已经把我市作为试点城市,我市将组织规划设计,选择两个条件成熟的村镇做试点,争取向中央财政申请资金来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建材在新农村中的运用,以此带动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确定住宅面积,组织专门的设计单位,依据不同地区的地域和传统习俗,设计节能安全、经济实用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宅方案和设计图集,并免费供农民选用。


     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以符合农村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为原则,编制《农村建筑节能技术导则》,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的目的。


     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农村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鼓励农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积极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建设一批农村太阳能利用工程。积极探索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模式,鼓励农户建设沼气池,带动农户改厕、改圈、改厨,大力推广“猪-沼-菜(果、茶、粮)”等循环经济模式。


     把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范围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广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塑钢门窗、节能灯具在农村的应用。


     6.绿色建筑


      大力推行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工作。成立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为绿色建筑的评价储备专家,开展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方面的培训与学术交流;编制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为绿色建筑评价提高技术依据;出台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管理办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组织开展绿色建筑的评价与标识工作,争取到2010年末实现绿色建筑标识项目20项,2011年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


     7.推动清洁发展机制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局已邀请国际能源专家制订《厦门市低碳城市整体规划》,综合规划全市可再生能源使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能源、资源和节能减排。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首个有计划、有步骤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低碳进行总体规划并有具体实施步骤的城市,在建设部的指导下,力争在两年内把我市的碳减排量在国际市场进行交易。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