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外交“拉拢”中国
中国在新能源方面不仅市场潜力巨大,而且中国政府和企业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已经驶入快行道。
清洁能源投资研究机构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2009年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以346亿美元的规模成为全球吸引清洁能源领域投融资方面最多的国家。美国和英国的传统领先地位受到挑战,他们分别位居二三位,规模为186亿美元和112亿美元。中国的规模大于二者之和。
而且,中国政府在清洁能源的发展方面也表现出巨大的决心。张国宝在当天的讲话中说:“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到2020年,我们一次能源消费的15%来自非化石能源,单位GDP的能耗要降低40%~45%。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成这一目标。”
中国的减排需求和巨大市场潜力,成为美欧纷纷向中国示好、利用能源外交拉拢中国的原因。
为表示对与中国合作的重视,欧盟主席巴罗佐亲自参加该中心的成立仪式,并发表即兴演讲,称“这个中心是中欧合作的一个典范”。
“我们需要把对话变成行动。”欧盟能源专员欧廷格在讲话中表示,能源现在已经是中欧双边关系的一个重点。
另据美国能源部官方网站4月28日发布的新闻,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将于5月24日至28日对中国进行访问,以强调中美两国都会从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和伙伴关系中受益。此前,朱棣文3月29日宣布,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在未来5年里将获得375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15日,比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要早,双方承诺两国各出资一半。
引进、吸收、创新
“欧盟是希望把它的技术转到中国,拉动它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我们是希望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促进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我们希望双方真正能够实现双赢。”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心里还是存有一丝担心,这是不是一块真正免费的“甜点”?欧盟又出资金、又出技术,一定会谋求更多的回报。“技术垄断”或“技术控制”是他对这个产业更深远的担忧。
欧盟一位官员的讲话,恰恰透露了这层含义,他说:“这个中心将为中国提供能源战略的建议,政策的建议,投资的建议,也将是欧盟最新技术、服务转让的窗口,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一个平台。”
“不仅是技术,甚至可能会影响政策的制定。”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能源局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超过70%”,而这个规定今年1月份取消,就是因为受到欧盟的一些影响。
谈到未来中国新能源技术会不会继续受制于人,李俊峰认为:“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向还很弱。在快速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依赖这种技术转让。”
史丹认为:“技术创新是有几个层次的,我们不可能全部都从基础做起,要不然永远也追不上人家。关键是看我们引进后,如何消化、吸收,然后能够提高,获得自己创新的能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