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研究报告 » 正文

光伏“扩产”幻象

发布时间:2009年8月24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上述光伏业内高管对本报记者称,先前国外企业原料(多晶硅)价格有优势,而劣势则在于人力成本,中国光伏企业则相反。

    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目前,多晶硅已从200-300美元/公斤的高价跌至60美元/公斤左右。“这就导致国外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在相同的品质下,中国企业可以做到欧洲企业无法做到的低价。在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占据的市场比例正越来越高。”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光伏上市公司的组件价格约为2.5美元/瓦,而英利的价格甚至低至1.65美元/瓦至1.7美元/瓦,而国际厂商的价格一般为3美元/瓦至3.3美元/瓦。

    等待内需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内需的真正启动,才意味着产业的真正回暖。但这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1.78G瓦,占全球总量的26%。但2008年,中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仅为40兆瓦,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仅为0.73%。

    在国家先后出台“太阳能屋顶”及“金太阳”计划之后,《新能源发展规划》初稿目前已然出台,在中长期目标中,光伏产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将上调至2000兆瓦,是目前的10倍。

    不过,周涛指出,由于前期国内市场基数较低,加之后续配套政策的出台及具体工作的实施需要一段时间,故很难期望国内市场短期有一个暴发性成长,“国内市场的高速成长需要在2-3年之后方能呈现”。

    以无锡尚德为例,其此前对全年发货量的预期为600-700兆瓦,但目前已调低至600兆瓦,其主要原因是,取消了60兆瓦薄膜电池发货计划,以及中国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二季度,尚德50%的市场在德国,28%在欧洲其它的国家,美国是8%,日本5%。”罗毅预测,2009年,尚德国内的销量虽较去年会有所增长,但仍将仅占5%的比例。

    而据英利下半年已确认订单和销售合同情况判断,整个欧洲发货量仍占英利总产量的85%以上。“下半年,国内光伏组件的发货量占比仍将小于5%。”英利CFO李宗伟称。

    罗毅表示,无锡尚德正在期待国内市场潜能的释放,目前,该公司有200多人负责国内市场的开拓工作,今年计划做30-40兆瓦,虽然不大,但相较去年的10兆瓦已有3-4倍的成长。“预计到2010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货量可能翻番。”

    不过,期待中国市场的,还有国外光伏巨头。它们已在中国市场加速布局。

    2009年6月,沙特阿拉伯巴格山集团在温州投资了5.3亿元的太阳能项目;6月22日,美国新能源技术公司与江苏签订协议,将在该省响水县建设一条生产线1000吨/年的多晶硅生产线,三年内建成7000吨多晶硅;6月16日,西班牙维拉米尔集团同样将总投资为8.2亿欧元的硅产业项目放在四川甘孜州。

    “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目的,一方面是看好中国光伏市场的成长,另一方面也是产业转移的需要,即在多晶硅成本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前述光伏企业高管对本报记者说。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