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昌裕表示,风电将按照大、中、小分散和集中开发原则,适当控制发展节奏,重点在“三北”地区规划和建设大型和特大型风电场。按照规划,2015年和2020年风电规划容量分别为1亿千瓦和1.8亿千瓦。通过产业化和自主化,2020年中国风电水平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规划容量约2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十二五”期间,将在甘肃敦煌、青海柴达木盆地和西藏拉萨建设大型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选择荒漠、戈壁、荒滩等空闲土地,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最迟至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整个电源结构看,预计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占30-40%。
此外,生物质能发电将因地制宜发展。在偏远地区,根据小水电、风、光和地热资源发展小水电站、小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地热发电等。
煤电西移 核电加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一方面将优化煤电布局,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部分地区将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开发将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重点布局开发山西、陕北、宁东、准格尔、鄂尔多斯、锡盟、呼盟、霍林河、宝清、哈密、准东、伊犁、淮南、彬长、陇东、贵州等大型煤电基地,全国规划煤电开工规模3亿千瓦,将在未来形成输煤输电并举的局面。
预计“十二五”末煤电装机将达到9.3亿千瓦,2020年达到11.6亿千瓦。煤电比重今后每隔五年将下降4至5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核电将在东南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进行布局,形成“东中部核电带”,即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区加快发展;同时稳步推进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吉林等中部省份内陆核电项目。到2015年核电装机将达4300万千瓦,2020年达900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还将明晰核电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市场化、专业化进程,建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推进天然气分布式发电,主要解决季节性电能对电网的压力,预计202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为4000万千瓦。
实现大联网 重启电改
按照电力“十二五”规划,将建设大型水电基地外送通道和大型煤电基地外送通道。2015年,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交流电网将形成“三纵三横”网架结构,建成锦屏-江苏、溪洛渡-浙江、哈密-河南、宁东-浙江等交直流输电工程,将西部、北部大型能源基地电力送至华北、华东、华中负荷中心。建成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实现西藏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电力体制改革成为电力“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国家电监会发布的《电能交易基本规则(草案)》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成为“十二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先声。据欧阳昌裕介绍,“十二五”将建立国家、区域、省级三级市场,这将有别于此前业界一贯提及的二级市场,省级电力市场的作用将被凸显。有专家表示,建立省级电力市场将为未来输配分开的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