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研究报告 » 正文

力转公害危机紧抓环保机遇

发布时间:2009年9月25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应对石油危机开展全民节能运动


    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猛烈上涨的契机。这对于初级能源77.4%依赖石油,而石油的99.65%依靠进口,其中80.7%来自中东的日本来说,无疑是“石油危机”,一个猛烈的冲击。如果说国内发生的产业公害问题把政府、企业置于与民众对立的地位的话,那么,这次来自外部的“石油冲击”则把日本政府、企业和国民逼迫到了同一困境。


     面对着石油危机,日本举国上下、官民合作,开展全民性节能运动。政府在号召企业和民众节约使用能源之前,首先从政府机关做起:内阁会议于当年11月16日通过了“官厅节约石油、电力等对策纲要”,规定办公室内温度不得超过摄氏20度;削减公用车20%的使用量;关掉1/3的电灯;电梯运行削减20%;切断不必要的办公器具的电源;政府工作人员自我限制开车通勤,等等。


     政府对于企业提出的节约能源的要求是:到年底减少能源使用量10%;对于多种耗能型行业,如钢铁、汽车、电器、石油化学、轮胎、化纤、有色金属、水泥、玻璃、造纸等,进行节能方面的个别指导;缩短娱乐业、流通业等行业的营业时间,自我限制深夜的电视播放,对加油站假日营业进行行政指导;确保一般家庭、农林渔业、公共交通工具、医院等的能源需求量;确保中小企业的能源需求量;把削减石油供应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等等。


     为了开展全民性节能运动,日本把每月1日定为“节能日”,把每年2月定为“节能月”,12月1日为“节能大检查日”。特别是在“节能月”期间,都要举办展示当年节能技术成果的大规模“节能展”以及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节能宣传活动。


     石油危机发生后,通产省先后制定了《石油供需公平化法》《稳定国民生活紧急措施法》及《关于能源使用的合理化法》(通称“节能法”)等多项法律,目的是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及促进对能源的有效管理及合理使用。


     “节能法”规定,在制造业、矿业、供电、供气、供热等多个行业实行“能源管理制度”:能源使用量在3000KL/年以上的工厂被列为“第一类能源管理指定工厂”,必须设1~4名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士和能源管理者,他们有义务提出中长期能源计划和提交能源使用状况报告,违反者将被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


     此外,以制造业为主,大企业大都在生产第一线建立了完整而有效的节能组织系统,开展彻底的节能活动:工厂厂长担任工厂能源委员会的委员长,在他的领导之下,设有节能事务局以及由各科、室长组成的推进节能措施专家会议和有各车间主任参加的审查评比委员会;各车间主任则担任车间的推进节能措施委员会的委员长,最基层的节能组织则是各班、组的节能活动小组,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节能献计献策。


    这种人人参与的群众性节能活动是日本企业在节能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发和应用节能新技术


    应用新兴的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即信息化技术改造成熟产业,是这个期间日本产业技术发展的一大特点。这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更加广泛的应用。


     这一技术术语最初为安川电机公司的技术人员森彻郎1969年发明,1972年被该公司注册为商标。


    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把微电子技术——IC、LSI以及后来的微机(微型计算机)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结合在一起,构成“自动控制”组件或系统,应用到小起手表、缝纫机、电子秤,大到自动售货机、机床乃至汽车等产品上去,形成种类繁多的电子化机械产品。


     在制造业,除了应用电子计算机加强对人事、财务、库房、销售等各种业务进行管理,提高效率外,生产工艺中还广泛采用数控机床(NC)、多功能加工中心(MC)、机器人等先进机器设备。这提升了制造工艺的连续化、自动化、省力化及省时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促进了以多品种、少批量为特征的“弹性生产体系”的形成。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减低成本,第三产业各个行业,如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物流等种种巨大系统也广泛采用了电子计算机管理。


    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开启了诸如工厂自动化、办公事务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自动化的先河。


     与此同时,企业还开发、制造了大批节能型产品,如家用录像机、空调、洗衣机、照明用具等家庭电器以及自动照相机、日语文字处理器、普通纸复印机、非晶质太阳光电池、节能型汽车和摩托车等,并且把它们推向国内外市场。


    石油危机促进了日本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了由“长、大、重、厚”型向“短、小、轻、薄”型的升级换代。


     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微电子技术——IC(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基础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到1978年发生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日本就做到了从容应对,不再受到太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它的能源对石油的依存度大为减少了:1973年,日本初级能源对石油的依存度为77.4%,1978年减低到73.3%(2005年再减低为49.0%);原油进口量,1973为28861万千升,1978年减少到27012万千升(2003年为24485万千升)。


     能够表明日本节能的显著效果的,还有产业能耗的大幅度减低:以1973年度为100,制造业的单位能耗在1990年减低到53;若按石油用量计算,制造1日元产品的单位能耗,1973年度为1.62g(克),2005年度减低为1.05g(克),35年间减少了1/3以上;从GDP的单位能耗看,若以1973年为100,1978年为84.5(2003年为45.1)。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