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忽悠之三:“第三场所”
星巴克公司努力使自己的咖啡店成为第三场所(ThirdPlace)--家庭和工作以外的一个舒服的社交聚会场所,成为顾客的另一个起居室,既可以会客,也可以独自在这里放松身心。一些公司经理人愿意把一些不正式但并非不重要的会谈定在星巴克,原因就在于星巴克既有某种商务氛围,更有某种家庭氛围,但又明显不同于二者。在这里的会谈和交流既“职业”又不失轻松。
介于公司与家庭的第三场所?试问哪一家咖啡馆,茶馆,酒吧不是家庭和工作以外的一个舒服的社交聚会场所,这并不星巴克才独有的;
霍华德·舒尔茨——咖啡界的赵本山
星巴克的传奇是从舒尔茨开始的,之前星巴克只不过是一家普通的咖啡店,1982年,舒尔茨加入星巴克,担任营销主管。他之所以愿意加入星巴克公司,是因为他对星巴克的第一印象很好,觉得星巴克的文化很有潜质。他说:最初的星巴克店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但充满特色。门打开的一瞬间,一股令人陶醉的咖啡芳香扑鼻而来,把我拉了进去。我进到里边,看到的就像是一座咖啡崇拜的庙宇。喝到第三口,我便吸引住了。我感觉好像发现了一个新的大陆。
当时,星巴克只不过是一家咖啡烘干厂和5家咖啡店。1983年,舒尔茨在意大利发现,咖啡店在意大利的日常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他意识到美味咖啡和咖啡店在美国的市场尚未开发。1985年舒尔茨创办了自己的公司,1987年他又回到星巴克,以380万美元收购了它。
霍华德的管理作风与他的出身有关。他的父亲是货车司机,家境贫寒,所以他理解和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据说他从小就有一个抱负--如果有一天他能说了算,他将不会遗弃任何人。所以他提出了全员股票期权方案。
由于他曾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坚信只有靠诚实的、持续的努力才可能获得财富。他说:管理品牌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品牌其实是很脆弱的。你不得不承认,星巴克或任何一种品牌的成功不是一种一次性授予的封号和爵位,它必须以每一天的努力来保持和维护。
可以说,舒尔茨的这种平民主义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星巴克的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这种股权结构和企业文化又直接导致了星巴克在商业上的成功。
忽悠你的顾客吧,他们会喜欢的!
也许你早已明白星巴克是怎么回事,可依然挡不住你的脚步与胃口,品牌与营销就是这样,顾客就是爱被忽悠,尤其像咖啡店之类的技术含量较低,进入门槛不高的行业,只要在合法与合符一定行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请尽管忽悠你的顾客吧,他们会喜欢的!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