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新能源汽车规划“难产” 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发布时间:2012年1月9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均为面向整车企业,电池供应商被排除国家补助之外。由于资金投入分散,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厂家处境普遍比较困难,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仍然“受制于人”。


  资本市场对该领域同样持观望态度。某投行合伙人认为,国内从事锂电池的公司由前年150家激增到目前600多家,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并不多。


  杨裕生建议,希望能建立20亿元动力电池重大专项基金,扶持“民族汽车工业”。


  整车企业对进入再度修改期的《规划》也有自己的想法,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平告诉记者,希望《规划》能够考虑到全球市场的趋势,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未来有什么趋势,希望能够客观反映这个趋势。


  专家呼吁:企业先行


  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年政策大纲迟迟未出,使得201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投机热、投资热、产业冷”的新现象。


  去年,国内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在1万辆左右,其中私人用车仅为10%,远低于此前政府预期。枫谷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张文驼认为,未来两三年,这个局面还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陈全世也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15年之前不会也不应该大力发展,在此期间,各方就应该踏踏实实做技术。


  对此,陈全世呼吁企业,国家有政策很好,国家把标准定出来很好,但是没有这个补贴企业也要往前走。


  “我们很多企业老看政策,包括标准,可是国外都是企业先定标准,再定行业标准,最后定国家标准。丰田20年前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时候,日本政府也没有给补贴。”陈全世坦言。


  国内一些整车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众泰集团董事长吴建中在论坛间隙告诉记者,大家期待政府能够给予新兴行业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但政府层面也在看市场的反应,看企业的动作。


  吴建中认为,车企需要“先行先试”,尤其是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观点、技术路线等问题,企业做自己能做的,最后让市场来选择。


  认准了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律的中航锂电销售公司总经理卫哲睿同样感受到去年的产业遇冷,但仍然投进去十几亿元。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