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开探索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建筑运行能源约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据世界银行估计,截至2015年中国的新建筑将占比世界总建筑的50%。我国已经制定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
刘刚告诉记者,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研究和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从建筑相关产业、城市供热、城市燃气、城市供排水、城市生活垃圾、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村镇建设、园林绿化、城市交通等10大领域进行具体工作。
近日,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和解决措施探究”小分队,在扬州市各建筑工地进行了调查,了解工地的各种施工方案并对工程量清单进行核算。
此次调查通过对“建筑的运营阶段”、“建筑的开发阶段”、“住宅物化阶段”与“试用阶段”的分析,将调查的数据建立出数学模型,并最终将建筑碳排放数据化,为有效地解决建筑碳排放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扬州大学贾仁甫副教授介绍说,“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大踏步发展时期,从建设量来说,现在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因此,在建筑领域开展注重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生态绿色建筑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相对人们习惯对建筑的评价仅关注在使用阶段,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建筑评价的标准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都相对扩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房地产开发商也已经行动起来了。
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绿色战略工作委员会主任江南介绍,现在对节能减排的投资包括测算建筑的碳排放量等,这都将会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取得回报。
“比如北京凯晨世贸中心的节能改造,方兴地产自己投入资金,政府给予了补贴,经过测算,改造完毕以后每年的节能量可达到616吨标准煤。”江南说。
但是,江南也有苦恼的地方,他坦言:“由于目前中外建筑界对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模型还没有统一标准,单体建筑项目普遍碳排放量较小等因素,房地产企业作为碳交易卖方市场还具有不少的困难。”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