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膜分离技术的优点
与传统的电厂锅炉补给水化学处理方式相比,采用全膜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水处理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传统工艺一般先用机械过滤方法去除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类杂质,再软化去除水中的硬度,如采用阳床、阴床、混床、电渗析、反渗透等技术去除水中的离子,在这些工艺中都存在用酸碱再生离子交换树脂,使其性能恢复的过程,整个生产过程既有酸碱化学污染废液的排放,又不能连续生产,运行操作复杂,劳动强度高,日常维护复杂,制水成木高,同时设备占地面积大,最重要的是酸碱废液的排放,不符合当今环保要求。而采用全膜分离技术正好克服了传统水处理技术的缺陷,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全膜分离技术在应用中所使用的设备较少,且结构相对更为简单,维修和操作都要比传统化学水处理设备更方便,有利于实现电厂水处理的自动化。
其次,采用全膜分离技术所得到的水质更为纯净,性能更加稳定,且该技术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各种污染,也不用使用浓酸或浓碱,节省了处理成本,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再者,全膜分离技术只需要在常温下进行即可,无需再营造高温环境或对液体进行冷却处理,因此这种处理方法更加的安全,且耗能更少。
最后,采用全膜分离技术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处理效率,且耗能很低,设备体积不大,无需占用太多土面积,节约了电厂的土地成本。
4、全膜分离技术在电厂化学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小型电厂,配备两套往复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锅炉,以焚烧生活垃圾为主,单台处理能力为500t/d;两台9MW 中压单缸冲动凝汽式汽轮机组,锅炉补给水系统设计规模为供水量2x12t/h,原水为当地河水,采用预处理+ 全膜处理工艺(UF-RO-EDI),控制部分为DCS 自动控制系统,产水水质要求符合中压锅炉给水规范:电导率<0.2uS/cm,SiO2<20ug/L,硬度≈0。
工艺流程:调节蓄水池→原水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超滤→超滤水箱→一级反渗透装→除二氧化碳器→淡水箱→二级反渗透装置→中间水箱→电除盐装置→除盐水箱→除盐水泵→锅炉补水。
预处理系统选用了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使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和胶体状物被截留于滤层,使出水澄清,保证出水的浊度≤5.0mg/L,同时去除水中各种有机物、异味、色度、余氯、微量油等,保证满足超滤进水水质。
该厂选用美国进口KOCH 公司生产的超滤膜组件,中空纤维结构,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杂质,切割分子量为10 万道尔顿。膜型号为V1072-35-PMC,材质为亲水性的聚砜(PS)。共设4 台,每台出力为53m3/h。在调试后确定每隔30min,自动进行冲洗,反洗水采用超滤的产品水,进行快速的冲洗,然后投入运行,根据时序控制,循环进行。一级反渗透膜元件选用美国DOW 公司生产的BW30-365FR 芳香聚酰胺复合膜,出力2×77m3/h。二级反渗透膜元件选用美国DOW 公司生产的BW30-LE440 芳香聚酰胺复合膜,出力2×69m3/h。为了保证RO膜的使用寿命,一定要做好预处理工作,严格控制入口水各项指标并做好系统维护,避免频繁清洗。实际运行过程中,经过二级反渗透后水质指标已经基本相关标准。选用美国E-CELL 公司生产的EDI 装置,本套装置由18 个MK-2ST 的模块组成,出力为2×62m3/h,采用浓水循环式。运行时产水回收率达90~95%,浓水排放量为5~10%全部回收至超滤水箱,只有1%极水排放,自耗用水量非常低。运行采用自动程序化操作控制,非常简单。经过本套水处理工艺制出的补给水电导率<0.2uS/cm,SiO2<20ug/L,硬度≈0。从运行数据看,给水、炉水、过热蒸汽品质非常好而且稳定,合格率均达到99.8%,热力设备运行稳定。
结束语
总之,目前电厂生产过程中还离不开对各种生产用水进行处理,而其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厂生产环保效益的高低。在当前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做好电厂的水处理工作,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环保的水处理技术,不但能够解决传统化学水处理所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极大的节约电厂的生产成本,减少水处理的占地面积,提高电厂水处理的自动化水平,简化处理操作手段,减少处理工作人员,从而增大电厂的生产经济效益和生产环保效益。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