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各国政府正在倾力因应油源不足与地球暖化的危机时,一股兴建“生态城”潮流正在兴起。比如,隶属于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阿布达比邦(AbuDhabi)正要展开一项野心勃勃的造镇计划——MasdarInitiative(马斯达尔再进化)。
这个计划的核心项目是要在距离阿布达比市东南东方11公里的沙漠区域,开发一处广达6.4平方公里的新市镇MasdarCity(马斯达尔市),这个邻近阿布达比国际机场的新市镇,都是以“零碳”城市做为造镇目标,只不过马斯达尔进一步将 “零废弃物”、“零车辆(自用车辆)”列为发展主轴。在这座城市中全城以坐东北朝西南的走向兴建,以获得最佳采光及蔽荫效果,种植大量的植栽与水景设施,并利用风塔设施将凉风引入城内以达到降温目的。
所谓“低碳经济”,指的就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未来,人类可以通过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往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又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不牺牲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低碳经济被人们认为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而低石油耗能将成为未来生活主流模式。
而随着“低碳经济”的全面推动,以及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关注,城市绿色照明已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对于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城市照明走绿色路线是必然。为此,我国政府特别为城市照明制定了 “十一五城市绿色工程规划纲要”。并且以2005年为基数年,城市照明节电目标5%,5年(2006年-2010年)累计节电25%,根据十一五要求必须要达到节电29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0万吨的目标。
事实上,中国的城市早已不断规划和完善城市照明系统,主要边线在:一是根据城市功能进行夜景设计,并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夜景设计要与城市建筑物功能的特点相互吻合,要根据不同功能性质的街道和地段,特定的环境和建筑物,其灯光照明应有不同的氛围、不同的亮度和不同的风格要求;在次干道采用节电光源较暖的LED灯,在城市公共休闲、娱乐场合如公园、广场采用树冠灯与小型组合灯相结合的交叉照明等等。
绿色城市照明并不局限于新的城市照明系统的建立。谈到绿色城市照明,我们往往先想到的是在新的城市照明方案上要严把关,保证绿色灯具的大规模使用,殊不知竟忽略了现今718个城市中已经存在着的13723万盏照明灯具,他们仍是中国城市中的耗能大户。其身后隐藏着一组巨大的耗能数字,因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政府加大推进城市照明系统的改革。
而拥有同样烦恼的德国则已先行一步。2008年由德国环保局提出了新绿色照明竞赛计划“BundeswettbewerbEnergieeffizienteStadtbeleuchtung”,倡导全德国范围内共建节能照明城。德国各联邦州大小城市均可以参与,提出针对自己的合理节能环保的城市灯光改造计划案,最终由德国环保局集中选出所有参赛方案中最具能源效率、经济性和高品质照明技术的城市照明改造方案并出资实现。之后这个最终方案还将作为一个范本由德国环保局向全德国各城市推广实施,最终实现全德国范围内老旧城市照明系统的逐步绿色更新,大幅度减轻城市照明对气候环境的破坏,实现“低碳经济”。
事实上以竞赛方式推动城市照明的绿色进程,并不是德国环保局的独创。早在2003年起,全球照明行业领导者飞利浦公司就面向全球建立了名为“City.People.Light”(城市、居民、灯光,简称CPL)的国际奖项,意在利用先进、超前的LED绿色光源点亮城市,并通过灯光所特有的视觉性和效果勾勒出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从而使城市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与此同时提高居民的安全感,使他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充满归属感和自豪感。正如“City.People.Light”这个名字一样,真正地将城市、居民和灯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以灯光为媒介拉近了城市与居民的距离。经过6年的努力,截至2008年受益于该奖项的城市已遍布全球,其中包括韩国的汉城,德国的海因斯贝格,奥地利的维也纳,比利时的根特等城市。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