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成为“人质”已经发生。虽然中国官方并未证实,但空客公司和媒体透露,对空中客车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国,已经推迟了55架空中客车飞机的订单,包括45架A330和10架A380,总价值达到140亿美元。印度和中国是飞机销售市场的大户,根据空客公司的估计,在未来20年内中印两国将占全球市场的40%,对于一直与美国波音公司抢占市场的空客来说,这毫无疑问是必须争取的市场份额。但对贸易战的忧虑给空中客车的前景蒙上了阴影。除此之外,2月22日,29个国家在莫斯科发表了联合宣言,提出了一系列针对EU ETS的反制措施,使得欧盟的航空公司也担忧成为碳排放争端的牺牲品。
欧盟内部对于贸易战的担忧随着政府间冲突的加剧正在逐步升级。3月,空中客车、法国航空、英国航空等欧盟九家航空相关企业向欧洲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递交了意见信,表示因ETS引发的贸易战将导致欧盟丧失数千个工作岗位。信中称,仅空客被推迟的订单就直接威胁了1000个工作岗位,并在未来还将影响到其他1000个岗位。由于其他重要市场对ETS的反感,被推迟或取消的订单将会越来越多,“这不是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欧洲所能承受的”。信中急切呼吁政府领导人与中国和其他国家政府以及国际组织进行紧急磋商,以寻求折中方案。“我们一直相信,只有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才能解决全球的航空排污问题。”
碳排放迷局的博弈
在如今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一贯态度强硬的欧盟也有所软化。欧盟最近暗示,如果中国建立将航空部门包括其中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不再对中国航空公司重复计费。欧洲议会的议员Peter Liese说:“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出现的关于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的讨论,如果这个系统也涵盖航空领域,我们将在欧盟的系统中将中国的航班排除在外。”虽然中国要实现这一步尚待时日,而且欧盟如果真的这么做,恐会引发相关争议,但欧盟这一表态与之前“决不妥协”的强硬态度显然有所差异。
此外,欧盟将国际民航组织再度推到前台,声称如果在国际范围内能够达成碳排放的一致意见,欧盟将修改自己的计划。而此前,欧盟认为国际民航组织行动过于迟缓,十年来对于碳排放方案仍然毫无建树,并指责美国多次阻挠相关法案的立法工作。如今,行动迟缓的国际民航组织成为了全球的“宠儿”,相比由欧盟单方面制定游戏规则以及可能引发贸易战的风险,航空公司显然更愿意通过这个联合国机构在多方协调下达成一致意见。国际民航组织一位官员透露:“欧盟正努力寻求各国达成一致意见,而且越快越好。这对于国际组织制定全球规范给予了很大的推动力。”然而,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达成全球合意也绝非易事,3月19日,国际民航组织出台了强制抵消航空公司碳排放的4种替代方案,也被认为未能兼顾各方利益而很难被各国接受。
国际海事组织也面临相似的境遇。虽然欧盟针对海运业碳排放的措施尚未出台,但各海运企业已纷纷表示效仿航空企业对EU ETS坚决抵抗的决心。在此背景下,3月2日落幕的以“引入市场机制治理全球航海碳排放”为主题的国际海事组织第63次会议引起了业界的格外关注,但5天的会议并未达成任何协议。当然,国际海事组织并未期望能够通过一次会议就达成任何结论性成果,此次会议更具“投石问路”的性质,向海运业就碳排放问题施加压力和发出信号。
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 ETS)作为欧盟为帮助其成员国履行《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而建立起来的“对抗全球气候变暖的基石”,覆盖了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冰岛、挪威和列支敦士登的11000多个电站和工厂,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其交易量占全球交易量的6成以上。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者,欧盟建立起的这个碳排放交易市场,对全球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可以预见,在全球的框架下,利益各方要就碳排放问题达成一致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雷厉风行”的欧盟想要充当世界环保警察,显然也不现实。2013年已近在眼前,届时不仅是海运业因面临EU ETS的“收纳”而必将掀起反抗浪潮,而且也是欧盟对2012年度航空业碳排放情况“算账”的时候,如果各方仍未能求得合适的解决方案,更大的纷争恐怕难以避免。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