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絮凝剂对原水水质的影响
1)投加硫酸铝,使水中增加了SO42-和Al3+。饮用水中标准规定:硫酸盐浓度不得大于250mg/L。如果原水中SO42-本来就较高,在使用硫酸铝作为降氟剂时需控制用量,以达到饮用水中铝的含量需求。铝元素在生物体中是一种含量极微的不活泼元素,目前尚未证实铝是人体必须的元素。许多国家对饮用水中铝元素作为感官质量指标制定下限值,如WHO为0.2mg/L,中国为0.2mg/L。投加硫酸铝作为絮凝剂除氟时,应控制被处理水的pH值,并对处理的水进行过滤,可以使出水的Al3+含量在0.2mg/L以下。
2)投加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作絮凝剂降氟改水时,需注意原水中Cl-的变化。因饮用水国家标准规定饮水中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50mg/L。如原水中Cl-过高应控制药剂用量,对Al3+的控制同上。
3)在用WS-F和MR进行降氟改水时,对经过絮凝沉淀、过滤以后的出水进行检测处理结果,表明水中硫酸盐和氯化物都小于50mg/L,Al3+的检测也小于0.2mg/L。
3.3.7几种絮凝剂降氟效果的比较
4种絮凝剂降氟改水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的处理效果尚可,尤其新型絮凝剂WS-F,MR絮凝剂在絮花密实、沉淀时间、投加量和受温度影响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jpg)
4生产性试验实例
为进一步了解WS-F,降氟剂和MR高分子絮凝剂在高氟区生产性能设备的反应、絮凝、沉淀和固液分离的性能,在徐州高氟区某镇的水厂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试验采用间歇处理工艺,即原深井水用泵提升至反应沉淀池,加入定量的除氟剂和助凝剂,开动搅拌机进行混凝、反应与吸附;然后停止搅拌,静止沉淀与分层,放出上清水,经过滤池打入压力罐,然后送到用户。
现场试验时间是在冬季,平均室外温度为7℃,试验在两座反应沉淀池交替进行。试验程序:首先在反应沉淀池放满水;然后开始搅拌,随后投加定量的WS-F;随着药剂溶解、混合、反应、絮凝、沉淀,反应池内出现明显的絮凝体;此时,再投加定量的高分子絮凝剂继续搅拌,可看到池内絮凝体越来越大,颗粒起来越密实;停止沉淀,观察沉淀效果,并取上清水进行检测;随着沉淀时间延长,上清水高度增加,絮凝体不断下沉,通过阀门即可分层放上清水进过滤池过滤,滤后水即进入清水池。现场试验的系列数据表明:WS-F降氟剂和MR高分子絮凝剂降氟效果与室内小试结果是一致的。用它进行降氟改水可以有效地控制出水的含氟量。
5结论
1)实用性。絮凝沉淀法处理高氟水相比活性氧化铝法、电渗析法和电解絮凝法的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工艺简单,设备运行稳定,维修率低,容易实现自动化。
2)经济可行性。絮凝沉淀法降氟的改水主要费用是药剂费用和设备运行费用(电费、设备维修及折旧等)。采用WS-F降氟剂和MR高分子絮凝剂进行降氟改水,其水处理费用低于0.1元/m3。
3)可操作性。絮凝沉淀法的每个工序都有成熟的工艺,技术难度较小。如用WS-F和MR操作起来更方便,且目前这种处理工艺完全可以用自控来代替人工操作。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2]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许保玖.给水处理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严瑞 .水处理剂应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严煦世.水和废水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6]郑铭.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