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稀土的无序开采,白云鄂博的大片草原已经变成盐碱地。 中国环境报记者 郭薇 摄
■参照《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现有的稀土采选、冶炼企业中将有90%以上达不到要求,而改造将增加70%的成本
■环保标准虽出,但惩罚措施未定,可能使新规面临“无处着力”的尴尬
■在国外,企业投资稀土开采和冶炼必须拿出投资额30%的资金作为环保保证金,一旦不达标,或者造成污染,主管部门将进行重罚
“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确切地说,包头的稀土就在白云鄂博。这座海拔1783米的椭圆形山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大草原腹地,当地人称为“富饶的神山”。据了解,白云鄂博稀土矿工业储量3600万吨,占全世界的36%,占全国的90%以上,因而被誉为“稀土之乡”。
白云鄂博距离包头市区200公里,包钢集团几乎所有的矿石和稀土资源都来自这一地区。然而除了源源不断运出的稀土,包钢留给这座“富饶的神山”的却只有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前夕,记者来到白云鄂博,行走在白云鄂博的草原上,记者没有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相反,由于稀土开采造成的污染和植被破坏仿佛正在呜咽着一曲草原悲歌……
稀土开发带给草原的环境之痛
“现在国家控制得比较严,以前走私稀土的比较多,而且私挖滥采的情况比较严重,现在就只有包钢在做稀土的开采和冶炼工作了。”同行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曾经是一名专门拉稀土的货运司机,对白云鄂博矿区的情况很熟悉,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包头以北的白云矿区。
远远望去,记者很难想象这个略显破落的地方就是稀土的主产地。然而道路两旁肆意流淌的废水却告诉记者确实到了一个工业区。为了探明究竟,记者佯装生意人向路边加油站工作人员打听这里的情况。“这里的厂子都是包钢的,你想做什么?”不知何时,一名男子凑到记者跟前。
停车之际,记者仔细观察了这个厂区的基本情况,道路两旁分散着几组机器,同行的司机和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这里正是开采稀土的地方。公路的南侧,一个不大的牌子上面“稀土公司”的字样把记者带到了远处的山坡上。由于开采矿石,山坡上的植被基本被破坏,记者沿运载稀土货车的车辙一路向上。转过土坡,眼前的景色使记者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矿厂洗矿的废水俨然已经把这个小山坳变成了一个“人工湖”。几根粗大的白色塑料管从山坳西边的稀土矿厂伸出,毫无规律地趴在“人工湖”的边缘,红色的洗矿水充斥着整个湖面,和四周荒凉的景色形成了对照。这些水就这样随便排放吗?同行司机师傅的话令记者很不是滋味,“这里天高皇帝远的,草原这么大,随便排呗。当地的牧民都没有什么文化,他们也不懂什么是污染。”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