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下称《指南》)将正式实施,《指南》对车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如苯、甲醛)浓度限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这也使得车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有了明确的参考标准。
但不少车主却认为新国标只是参考性标准,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加上地方机构检测能力跟不上,担心《指南》不具备实质意义。而业内人士却认为,新国标将刺激车企形成新的营销卖点,从而逐步向《指南》标准靠拢。
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有据可依
《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对人体具有强“杀伤力”物质的浓度限值。
福特汽车贵阳4S店工程师徐成东介绍,新车的气味主要来自车内塑料、皮具、金器件以及装饰品未挥发完的有害物质,这类物质在新车使用两三个月后将自然挥发。如果此后车中依然有异味,则可能是汽车密封不好、发动机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进入车厢体所致。
贵阳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称,之所以制定新国标,主要是因为近年来车内空气污染纠纷案时有发生,消费者起诉却没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执法部门也没有判定标准,很难做出裁决。
据了解,此次《指南》对检测技术、仪器、环境等做出严格要求,从而使得各品牌汽车可以客观公正地评判车内空气质量。
不强制执行意义不大
“这个《指南》只是参考性标准,并没有要求相关机构强制执行,虽然有了参考,但是很难影响到车企的执行情况。”有7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张权说。他的说法也得到了大多数车主认可。
由于新国标的执行需要配备新的检测设备,而大多数地方检测机构的设备配备跟不上,所以就算有了全国性标准,一样也没有实际意义。
将推动汽车业重视车内环保
然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指南》的意义并非强制执行而是倡导,但对于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每一项新标准的诞生都将成为汽车营销的新热点。随着车内空气质量国标出现,车商不能再随意标榜自己环保,而必须拿出一套消费者认可的标准才行。就像此前家电业推出的节能标准一样,虽未强制执行,但却成了激励企业良性竞争的方向。
“虽然贵阳目前并不可能迅速地配置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但购车者将逐渐开始关心汽车是否符合新国标,这将直接对全国100多家汽车整车厂和上万家汽车零配件制造厂形成压力,从而引导他们在车内环保上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徐成东说,从长期来看,《指南》的实施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