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入驻的135家企业中,有一个以BOT形式合作建设的企业,它就是集聚区污水处理厂。4月15日,记者来到了这个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采访,眼前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铲车轰鸣着在已经完工的综合楼四周进行回填;高大的吊塔挥动着巨臂,将一捆捆钢材从料场送往施工现场;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汉科环境集团副总经理周登华与记者边走边聊:“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总投资7300万元,占地约60亩,建成后可日处理市政污水和工业污水3万吨,而且这个厂是以BOT形式合作的……”
“BOT形式?”记者第一次听到这样一个专用术语,周登华解释说:“BOT是英文缩写,意思是边建设、边运营、边移交。”通过与周登华及集聚区建设局的工作人员交谈,记者对这个污水处理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的多数企业都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的,目前,有不少企业陆续投产,处理工业污水迫在眉睫。2011年,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决定以BOT形式合作建污水处理厂的消息一传出,引起了全国许多环保类企业的关注,最终,汉科环境集团以绝对优势成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的合作伙伴。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汉科环境集团投资7300万元将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通过收取污水处理费的方式收回投资,时间为30年。30年后,污水处理厂由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无偿收回。另外,这个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处理的污水达到一级A类标准,可全部被大唐电厂循环利用;采用机械浓缩工艺对污泥脱水后,直接填埋,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也就是说,这种“借鸡生蛋”的办法,既减轻了政府投资建污水处理厂的压力,也使处理后的污水得到利用,一举两得。
承担污水处理厂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及系统调试的,是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的田靓工程师对记者说,该公司自2011年7月中标进入建设工地后,为了加快建设步伐,施工人员每天早上7点前到岗,午饭后也不休息,有时要忙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下班。
目前,施工单位已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量的70%。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厂的主体结构将于5月底完成,6月安装设备及管道,7月进行调试。(三峡日报)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