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是一种质坚硬而耐腐蚀的重金属,常用于电镀行业。电镀工业产生大量含镍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镀镍漂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镍和氯化镍,镍的化合物能刺激人体的精氨酶、羧化酶,引起各种炎症,伤害心肌和肝脏。同时,镍还是1 种致癌物质。因此探索1 种有效而又经济的含镍废水处理方法对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目前,对于含镍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吸附法、膜分离技术及生物法等。
1 化学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
1.1 中和沉淀法
采用中和沉淀法处理含镍综合电镀废水,利用化学反应使废水中的Ni2+形成氢氧化镍沉淀,然后再经固液分离装置去除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镍及其它重金属的目的[1]。如采用氢氧化钠调节pH 值,根据废液中Ni2+的浓度,pH 值>9.2 时,可使Ni2+浓度降低到1.2 mg/L;pH 值调至10~12 时,Ni2+除去得更彻底[18]。
1.2 硫化物沉淀法
金属镍的硫化物溶度积比其氢氧化物小,故硫化物可使金属更完全被去除,但其处理费用高,硫化物处理困难,常作为氢氧化物沉淀法的补充法[2]。
1.3 铁氧体法
铁氧体是复合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类,其通式为A2BO4 或BOA2O3,最常见的铁氧体为磁铁矿FeO、Fe2O3或Fe3O4。废水中金属离子形成铁氧体晶粒而沉淀去除。对不同金属离子有不同的最佳投药比,其中Ni2 + 与硫酸亚铁比为1∶2~3(废水中含镍30~200 mg/L)[1],形成的沉淀颗粒大且易于分离,颗粒不会再溶解,无二次污染问题,出水水质好,能达排放标准。缺点是需要消耗较多的NaOH 和热能。
为克服消耗热能和反应速度慢问题,出现了改进的铁氧体法,即GT 铁氧体法[2]。原理是:在废水中加入Fe3+,然后将含Fe3+的部分废水通过装有铁屑的反应塔,在常温条件下,反应塔中Fe3+与铁屑反应生成Fe2+。将反应塔中废水与原废水混合,常温下加碱数分钟后即生成棕黑色铁氧体。
化学法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工艺成熟,然而化学法普遍存在药剂消耗多、处理费用高、产生大量含镍废渣等缺点,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有效回收镍及水资源。随着新型沉淀剂的研制、废渣的利用及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发展,该法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
由于镍盐价格较高,为节省资源,处理含镍废水多采用离子交换法。因其适用于处理浓度低而废水量大的镀镍废水,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法主要功能有:(1)去除重金属Ni2+;(2)回收废水中有价值的金属镍;(3)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4)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对镀镍废水资源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离子交换技术作为电镀废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方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3]。
2.1 离子交换树脂
处理含镍废水系吸附交换阳离子,要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为提高树脂对Ni2+的交换吸附效果,对含镍废水有一定要求:(1)废水中Ni2 +含量应较高,以保证相对Ca2+等有较高的交换势。废水中一般含Ni2 +量为200~400 mg/L,若再高,则再生周期短,也不理想;(2)注意清洗水水质,若清洗水含Ca2+、Mg2+等杂质多,会大大影响树脂对镍的交换效果,最好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清洗水。
常用弱酸阳树脂为凝胶110#、116#、111×22#等。工作交换容量及再生性能较好、选择性较高,但机械性较差、树脂膨胀度大、价格较贵。常用强酸阳树脂为732#,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粒度均匀、阻力较小、价格较低,但交换容量及再生性能较差[1]。
镀镍废水pH 值一般约为6,为使交换阳离子后的废水能回用作清洗水,出水pH 值不能太低。故无论弱酸还是强酸阳树脂处理镀镍废水,当废水含镍150 mg/L 以上时,能有效去除废水中Ni2+、Ca2+等阳离子。经交换处理后的废水无色透明,pH 值在6~7 范围内,可回用于镀镍漂洗水。阳树脂用工业硫酸钠或硫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液再生,洗脱液中含180~200 g/L 硫酸镍,可直接返回镀镍槽[1]。
Eom TH 等人采用离子交换技术进行电镀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用树脂填充柱1.7 mg/L,得到超过99%的Ni2+被除去的试验结果[13]。
2.2 磺化煤
磺化煤对Ni2+的穿透吸附量达29.52 mg/g,流出废液浓度为43 mg/g时的饱和吸附量为53.82 mg/g。对含镍量为5×10-5的废水,动态饱和吸附量为1.8 mg当量/g。磺化煤交换剂再生以硫酸作为再生剂回收硫酸镍,采用3 倍磺化煤交换剂体积的硫酸进行再生,其再生率为95%以上,洗脱液含镍浓度为15~20 g/L[4]。磺化煤在交换能力方面虽不如离子交换树脂,但其主要优点是价廉、原料供应方便、制作简单,适合中小型工厂。
随着新型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和新型离子交换剂的发展,在镀镍废水深度处理、高价金属镍盐的回收等方面,离子交换技术越来越展现出其它方法难以超越的优势。为了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和符合排放标准,预期的离子交换技术将与微机控制技术联用,使设备设计走向定型化、自动化,开创废水处理领域的新天地。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