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环保技术 > 水处理 » 正文

简析给水加压泵站和调节池的改良调配

发布时间:2013年2月6日 来源:中国水泵网

在地形高差超过20m时,水泵总扬程过大,管内流速过大,输水管过长,且地形变化大及泵站中阀门关闭太快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停泵水锤事故,造成/跑水0、停水,淹没泵房、....

在地形高差超过20m时,水泵总扬程过大,管内流速过大,输水管过长,且地形变化大及泵站中阀门关闭太快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停泵水锤事故,造成/跑水0、停水,淹没泵房、损坏设备。水泵出水管应设缓闭阀门及水锤消除器或取消止回阀,以防止由于水锤而损坏水泵及造成管道漏损。调节构筑物的确定在管网设计时,管段直径由最高时流量确定,而一日内最高时流量很短暂,因此造成管网的配水能力和水泵的功率利用效率不高,而单纯降低流量会使扬程增大,致使管网压力增大,造成能量的浪费和漏耗的增大。

针对以上情况,在采取变频调速泵分区供水的同时,还可以设置调节构筑物(高位水池、水塔、调节水池等)。这样也可以使泵站供水量较均匀,减小输水管和干管的管经,并可提高管网供水的可靠性。当管网用水时变化系数Kh>1.5时,设置调节构筑物大约可节能30%以上,而Kh<1.1时,则不必设调节构筑物。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及尺寸的选择管网中设置调节构筑物的必要性以及容积、数量、位置应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来确定,选择泵站、管网、调节构筑物费用最省的方案。

调节构筑物确定位置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调节构筑物应设在供水区的最高点,尽可能采用高地水池;调节构筑物应靠近用水大用户以及对水压要求较高的用户;调节构筑物应尽可能置于用水区中心;调节构筑物应随供水区地形坡度i1及最高用水时调节构筑物到控制点的水力坡度i2而定,当i1/i2<1时,置于最高点;当i1/i2>1时,置于供水区中心位置。

调节构筑物容量的确定调节容量与一日内进出调节构筑物的流量有关。当管网内只有一个调节构筑物时,可由用水量和供水量变化图求出,但应考虑水池水位变动对水泵的影响,调节构筑物调节容量可按下式估算:WT=(1-A)Q(d1+d2)100(7)式中A为考虑离心泵本身的调节系数,反映扬程增大时流量减少或扬程减少时流量增大的特性;Q为设计流量(m3/d);D1、d2为累积用水线与泵站供水线差值的最大纵坐标,以Q的%计。

可计算最大日用水各小时进入及流出调节构筑物的流量,累积进流量和出流量,得第i小时内进出调节构筑物的水量vWi,各小时连续累积的调节构筑物调节容积vWi.再加消防水量可得调节构筑物容积。调节构筑物的高度可按供水区控制点自由水压的要求来确定。山区管网由于树状网较多,管网各部分之间流量调节能力较差,使供水的可靠性下降,而且能量浪费严重。因此,应充分利用高低水池等调节构筑物对流量及压力的调节能力提高管网自身的调节能力,并利用地势差依靠重力向管网配水,以节能降耗。

结论对于山区供水,由于二级泵站出口至最不利点地面高差大,一般采用分区供水,并设加压站及调节构筑物。在对二泵站及中间加压泵站进行配置时,应根据分级图解和管网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不同组合的/等价泵0的经济比较来选择水泵。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管网内泵站及水源的位置及地形情况来确定;调节容积可由公式WT=(1-A)Q(d1+d2)100确定。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