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研发阶段中依靠集中试验资源来增加试验系统的有效性
每当出现设计失效时,就需要工程处理。正如发表在91年9月份‘设计新闻’上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在早期在设计环节上发现的失效,其改正费用仅为在研发阶段花费的万分之一。在研发阶段应用试验资源将是最为有效的。虽然可靠性增长大纲的执行和可靠性目标的实现(依靠投资研发和试验资源)在实验室条件下是很贵的,但从寿命期成本的观点来看,则这是最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径。为阐明上述观点,这里给出一个与ATLAS导弹系统的例子。对进行了可靠性增长试验和未经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成本做了比较。虽然前者比后者的成本高出9百万美元,但后者的维修费一年就耗费69百万美元。
2、试验彻底性(TTI)指数,试验系统有效性
它是在MIL-STD-1540B到MIL-STD-1540C的转变阶段中进行研究的成果,研究的目的是检查标准B版使用的有效性。在研究期间,确定了试验彻底性指数(TTI)。TTI是通过了MIL-STD-1540要求的单元的百分数。可以预料,TTI愈高,早期轨道失效数愈低。对于TTI为30%的型号,每100,000个元器件查出有14个失效,对于TTI为94%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每100,000个元器件的失效数小于1。
3、系统级环境可靠性试验的效益-成本比,
对于各个系统级环境可靠性试验的,其效益-成本比在5:1到60:1之间,对于带有复合材料的,则在15:1到20:1之间。换言之,在系统级试验上每花1美元,依靠减少寿命期的花费,可获得15到20美元的回报。若系统级噪声、热循环、温度真空验收试验未完成,则其寿命会损失32%。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