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想要破坏新的气候协定的人,才会欢呼英国《金融时报》透露的消息:按照“清洁发展机制”(CDM)向中国风力发电场提供的补贴已被暂停,因为有关方面担忧申请过程受到操纵。不过,尽管CDM机制有这样明显的缺陷,但这些缺陷只能说明:建立一个管用的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变得更重要了。
按照CDM机制,联合国(UN)向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授予碳信用额。当这些信用额出售给富国时,买方能将它们计入自己的《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这一过程的本意是一箭双雕:既减少排放,又把资金与技术转移给穷国,但这从来就不太可能奏效。
CDM在操作上继承了联合国令人窒息的官僚作风,因此规模较小的项目难以获得核准。但相对该机制拒绝了什么项目而言,更重要的是其接受了什么项目。“额外性”(additionality)标准的本意,是剔除没有CDM资金也会实施的项目。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不仅根本无从证实,而且是弄虚作假的理想对象。
中国风力发电场就是一个说明问题的案例:北京方面被指降低自己的补贴,使这些项目符合CDM的申请资格。这些指控让美国反对减排的人士得到口实。当初美国国会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就是因为该议定书未对中国和印度规定任何义务。若美国公众确信穷国正在利用相关体系获利,那将消除哥本哈根会议达成任何协定的可能性。
那将是可悲的,因为CDM种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更多(而非更少)的进行碳排放交易。对气候来说,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自哪里或者由什么活动产生,都没什么关系。但就减少这些排放的成本而言,上述问题十分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最佳解决方案是一种全球的排放限制及可交易的国别配额(最终以等量的人均排放量为基础),辅之以测量各国排放的科学机制。
各国政府可根据国情,出台国内税收或法规:只要排放者能够利用全球交易机制,他们就会有强烈的动机,以最低成本的方式削减排放。这将一方面最小化富国的成本,另一方面保障向排放量较小国家的资金与技术转移。
哥本哈根会议不会产生这种接近理想的机制;我们最好把自己的期盼锁定在一些不尽完善、但有可能实现的事上。为了避免过犹不及的局面,我们应当专注于管用的机制,而不是已经出现的败笔。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