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3月起,国家对螺杆空压机的能效等级标识实行强制执行。螺杆空压机也象商场里销售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一样,必须贴上“中国能效标识”。
目前,螺杆空压机的能效等级分为3级,1级---耗能低;2级---耗能中等;3级---耗能高。
从图中下半部可以看到一些信息:“此标识和铭牌同时使用。产品型号规格和机组输入比功率见铭牌。”以及“依据国家标准:GB19153-2009”。
如果对比现在铭牌上标注的比功率和以前的比功率数值,普遍偏大。按说比功率数值越大,能耗越高,但我们的大部分产品依然达到1级或者2级标准,区别在哪里呢?
以前国家对螺杆式空压机执行的标准是《JB/T6430-2002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在此标准中,功率一般指的是轴功率,即压缩机主轴所需要的功率,等于内功率和机械损失功率之和。除非另有规定,外部传动(例如齿轮和皮带传动)损失的功率不包括在内。
所以在此标准中,比功率为每单位实际容积流量所需的轴功率,等于轴功率与空压机实际流量之比值,单位为千瓦分每立方米[kW/(m3/min)]。
现在的能耗标识,执行的标准是《GB19153-2009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在GB19153-2009中,功率指的是机组输入功率,即在额定供电条件(如相数、电压、频率)下空压机组总的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对应的比功率指的是机组输入比功率,即在规定工况(一般是吸气压力0.1Mpa(绝压);吸气温度20℃;吸气相对湿度0%;)下,空压机组的输入功率与空压机实际流量之比值,单位为千瓦分每立方米[kW/(m3/min)]。
作一个简单的对比:《JB/T6430-2002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老标准中)
可以认为,该标准考核的是螺杆主机的能耗指标,忽略了电机本身的耗损功率、传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耗损功率。
《GB19153-2009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新标准中)
该标准考核的是整个空压机组的能耗指标,考虑了传动系统、电机效率和冷却系统的消耗。
在这里,对电机耗损功率做专门的解释:平时我们所说的电机功率,是指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即电机对外做功的能力。
比如22kW电机,是指该电机最高可以对外输出22kW的功率,而电机内的轴承机械摩擦、电缆、冷却风扇等部件,都会在运行中消耗一定的功率。也就是说电网必须输入超过22kW的功率,该电机才可对外输出22kW的功率。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差值,就是电机的耗损功率。
我们在电机的样本中,可以看到一个技术指标:效率
综上所述,新标准GB19153-2009更加直观全面评价空压机整个机组的能耗指标。
对照同一台机组的比功率,新标准GB19153-2009的数值比老标准JB/T6430-2002更高一些。这并不代表新标准下机器能耗更高,只是考核的指标不一样。
目前,《JB/T6430-2002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依然是适用的螺杆空气压缩机产品标准,而《GB19153-2009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主要针对:
1、规定能效限定值;
2、划定能效等级---1/2/3级的判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