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压力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而在工业用超纯水,例如电子、电力超纯水,化工,电镀超纯水,锅炉补给水及医药用超纯水的制备上常被用来作为去离子,电去离子(EDI)的前一级处理,相对于传统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前期预处理工艺方法,反渗透具有更经济,更节能,运行更稳定,水质更可靠的优点,而且可以大大延长后级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周期及电去离子(EDI)的清洗周期。
设备工作原理 :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反渗透设备现象在自然界是常见的,比如将一根黄瓜放入盐水中,黄瓜就会因失水而变小。黄瓜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将一个水池隔断成两部分,在隔膜两边分别注入纯水和盐水到同一高度。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纯水液面降低了,而盐水的液面升高了。我们把水分子透过这个隔膜迁移到盐水中的现象叫做渗透现象。盐水液面升高不是无止境的,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时隔膜两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压力被称为渗透压。
设备系统组成 :
反渗透设备是围绕反渗膜而组织成的一套水处理系统,一套完整的反渗透系统分别由预处理系统、反渗透装置(膜过滤部分)、后处理系统、清洗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3.1 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一般包括原水泵、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等。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泥沙、铁锈、胶体物质、悬浮物,色素、异味、生化有机物,降低水的余氨值及农药污染等有害的物质。如果原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较高时,还需增加软水装置,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后级的反渗透膜不受大颗粒物质的破坏,从而延长反透膜的使用寿命。
3.2 反渗透装置
反渗透装置(膜过滤部分)主要包括多级高压泵、反渗透膜元件、膜壳(压力容器)、支架等组成。反渗透装置是整个水处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产水水质的好坏主要也取决于该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