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液化气的消费量已超过2000万吨,同时全国餐饮业每年消耗柴油近千万吨。据估算:一座100万人口的县市,年消费液化气1.8万吨左右,餐饮业每年消耗柴油达2000吨以上。
2005年11月9日新华网报道:海南液化气价上涨,有居民只好劈柴烧。
2006年1月11日新华网报道:到1月9日,厦门液化气采购综合到岸价格达到每吨6920元,再创新高。而上个月15日,厦门液化气到岸价格突破6000元大关,不到一个月,这个价格就直逼7000元关口。
2006年新华社南宁1月16日专电:1月12日,广西南宁市瓶装液化气价格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经历了12次提价之后,以106元/罐的价格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2006年1月19日东方早报:为解决液化气价格飙升带来的用户生活成本上升,广东、广西、海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南方六省区已相继出台“临时燃料补贴”政策,向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价格补贴…… 石油液化气与石油一样来自地下开采,因石油液化气资源日益紧缺,价格必然不断上涨。
2008年,油荒蔓延,全国各地加油站有价无货,纷纷告急。部分以柴油作燃料的宾馆、饭店因为买不到柴油,不得不关门歇业,损失惨重。
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油价大幅飙升,5月14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报每桶122.36美元,美银美林预期,未来三个月布伦特原油价格料突破140美元/桶,同时认为年内可能触及160美元/桶高位。国际能源署警告,低油价时代一去不复返,国际油价在100美元每桶上方运行将成为一种常态。
同时,由于柴油用于烧火做饭造成室内和城市空气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为缓解柴油供应紧张局面和污染问题,07年由国家能源部、环境总局联合下文,未来几年将全面禁止柴油进入厨房,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已经禁止。
全球性的能源资源紧缺,导致燃油、燃气等工业及民用燃料价格不断飙升,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发展新型能源,努力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方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也高度重视。国务院《新能源发展纲要》即将出台,而节能减排的战略序幕已经拉开,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大势所趋。
2009年2月24日中国能源网报道:生物燃料良机莫失
2009年2月27日世界石油网报道:石油产业拓展新领域势在必行
2009年3月10日中国能源网报道:可再生能源,事关未来产业发展
2009年3月23日中国能源网报道;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开发新能源
综上所述,一方面,随着全球能源形势日益紧张,煤气、石油液化气等燃气价格必将长期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柴油作为烧火油必将被淘汰----响应国家科学发展的政策号召,开发低价、清洁的新型燃料,替代煤气、石油液化气、柴油等传统烧火燃料,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已成为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