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AO-4m3/h污水处理地埋式设备
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槽、生化槽和空压机,所述调节槽内设有第1气提泵,所述第1气提泵的进料口靠近所述调节槽的底部,所述第1气提泵的出料口与所述生化槽连通,所述第1气提泵通过第1管路与所述空压机相连,所述生化槽内设有第二气提泵、出水气提泵和曝气器,所述第二气提泵的出料口与所述调节槽连通,所述第二气提泵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空压机相连,所述出水气提泵的出水口与生化槽的外部连通,所述曝气器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空压机相连。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能够快速稳定的对污水进行净化,同时动设备少,便于对系统进行安装维护,能够长时间稳定的运转。
WSZ-AO-4m3/h污水处理地埋式设备污水处理方法,包括,
将污水通入生化槽内,
利用曝气器进行曝气,
使污水在生化槽内静置,
对生化槽内的污泥进行回流,
将处理后的污水从生化槽内排出。
通过将污水引入到生化槽内,在生化槽内对污水进行曝气,使得污泥中的活性成分净化污水,然后静置,使得上层水质和下层污泥进行静置分离,然后将多余的污泥进行回流,回流至调节槽内,后通过生化槽将净化过后的水排出,实现对污水的净化,采用这种方法净化,净化速度快,效率高。
以上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可选地,
在所述将污水通入之前包括,设计生化槽容积,所述设计生化槽容积包括:
首先计算污泥量,
生化池所需污泥量为MLSS,公式中,
Qmax——设计流量
Ns——生化槽处理污泥的设计负荷Ns=0.4kgBOD5/kgMLSS·d
Sr——去除的BOD5(kg/m3)
然后计算生化槽容积V,V=Vsi+VF+Vb,公式中,
Vsi——代谢反应所需污泥容积m3,Vsi=Vs
Vs=1.2·SVI·MLSS,其中,设污泥的SVI=90ml/g,
VF——反应池换水容积(进水容积)m3,
Vb——保护容积m3。
技术方案实现:
.地埋式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a.对生活污水进行水解和酸化处理,将污水中的难溶于水的大分子污染物水解为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同时产生有机酸;
b.对所述生活污水进行甲烷发酵,将其中的小分子物质及有机酸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甲烷气体;
c.对所述生活污水进行沉淀处理,除去沉淀的不溶性杂质;
d.使所述生活污水从下往上流经可吸附及有氧/无氧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活性生物膜,进行生物活性过滤处理,获得滤液;
e.使所述滤液与氧气充分接触,进一步氧化降解其中的有机物;
f.收集氧化降解后的滤液;或对经氧化降解的滤液进行消毒后再行收集。
本发明首先对生活污水进行水解,将污水中的不溶性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分解为能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一方面能够为后续的甲烷发酵提供更高效的反应底物,另一方面也能防止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后续的处理中堵塞设备。酸化处理能够降低生活污水的pH值,使生活污水形成一更有利于甲烷发酵的环境;同时酸化处理产生的有机酸亦能促进污水有机物的溶解度。甲烷发酵能够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同时产生可供生产、生活利用的甲烷沼气。工序c则进一步除去生活污水中的难溶物质及前处理产生的浮沫、废渣等,防止其进入后续步骤,从而保持设备的畅通。由于以先行对污水进行了水解和酸化,污水中不溶性物质所含有机污染物基本达到排放标准,故所述浮沫和废渣均鹅直接排放至环境中。本发明采用可吸附及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活性生物膜对生活污水进行过滤,其能够将生活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吸附并于随后降解,经过滤的滤液可直接排放或进入下一处理工序而无需长时间等待其降解。由于生活污水已经过水解、酸化、沉降、甲烷发酵等处理,其中的不溶性物质已被控制在浓度低的程度,从而有效防止活性生物膜的损坏,使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由于本发明采用活性生物膜取代普通的活性污泥,具有回收、维护简便等优点,且无需在采用污泥回收设备对污泥进行回收,实现了节能的效果。此外,活性生物膜也不会如活性污泥般存在堵塞设备之虞,实现了本发明无动力污水处理的目的。
厌氧消化技术
污泥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将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使污泥得到稳定的过程,是污泥减量化、稳定化的常用手段之一。污泥厌氧消化具有减少污泥体积、稳定污泥性质、产生甲烷气体等优点。
传统的污泥厌氧消化具有反应缓慢、有机物降解率低和甲烷产量较低的缺点,限制了厌氧消化技术优势的发挥。根据Bryant的三阶段理论,水解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对包括高温热水解、超声波预处理、碱解预处理和臭氧预处理等物化方法在内的各种污泥厌氧消化强化技术开展了研究,通过击破污泥的细胞壁,使胞内有机物质从固相转移到液相,促进污泥水解,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