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填埋可以在海洋中获得额外的土地面积,封场后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创造后续使用价值。
3.环境可行性
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为海洋,是陆地面积的两倍多,海洋至少有与陆地相当的废物处置容量。海洋具有巨大的稀释能力和净化能力,即使发生泄漏事件,也可以使海洋环境中污染物保持在容许水平的浓度。
新加坡每月对西马考岛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海洋焚烧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冷凝后可直接排入海中。根据美国进行的焚烧鉴定实验,含氯有机物完全燃烧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氯化氢以及氮氧化物,由于海水本身氯化物含量高,并不会因为吸收大量氯化氢而使其中的氯平衡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海水中碳酸盐的缓冲作用,也不会因吸收氯化氢使海水的酸度发生改变。
离岸处理基地每天产生渗滤液约4000吨,经过生物预处理—反渗透膜深度处理后,尾水用于岛上绿化,不排入周围海域。烟气进行严格处理,达标排放。
4. 政治可行性
垃圾处理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必将引起居民的不满,甚至影响人们的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垃圾离岸处理基地是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方案。因此,该基地的建设,符合党的执政理念,符合国家职能,符合人民需求。
5.应急预案
南方沿海及其周边地区,每年有台风2—3次,每次持续时间1—2天,间隔时间至少1周;大雾天气每次1—2天,间隔至少1—2周。焚烧厂的储存仓可储存5—7天的生活垃圾焚烧量,而每次台风和大雾的时间仅1—2天,因此,台风和大雾不会影响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正常运行。
在台风和大雾期间,运载生活垃圾的集装箱只好停在码头。因此,需要预备连续2天集装箱无法海运至焚烧厂时所需要的集装箱周转数量。
在北方沿海城市,其大雾和台风的发生率都很低。
五、长三角巨型焚烧基地的构想
根据国家对长三角地区的要求及其经济发展速度,长三角地区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很快会出现上海市的窘迫。因此,对于离岸焚烧基地,也可按照每座焚烧厂日焚烧7500吨建设,2座即可;也可考虑上海市每天2万吨生活垃圾全部发烧,日发电640万度,日外送电500万度,同时彻底关闭老港填埋场(包括四期);也可考虑与杭州和宁波合建,日焚烧生活垃圾3万吨,日发电1000万度,日外送电800万度;也可考虑长三角地区联合建设巨型生活垃圾焚烧厂,日焚烧4万吨,包括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昆山、嘉兴等城市。
六、结论
建设沿海城市生活垃圾离岸焚烧发电处理基地,对于解决陆地选址难、居民抵制大、二次污染控制等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尽快加以论证实施。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