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废水以其水质波动大、高含氮、水量多毒性大等特点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越来越受到重视;科研者对其处理工艺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寻求高效、经济、环保和可持续的处理模式。其中高的N含量是处理制革废水的难点之一。脱灰和软化工序废水中的氨氮浓度最高,是制革废水氨氮污染的首要来源,部分皮革化工材料中含有氨氮以及蛋白质的分解这是制革废水氨氮的另一个来源[1]。由于制革废水以其良好的可生化性和生物处理对氨氮的降解彻底、运行费用低,使得生化处理技术成为制革废水脱氮的主导技术。
1 氧化沟技术(Oxidation Ditch,OD)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 污水处理工艺是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TNO) 在20 世纪50 年代研制成功的。1954年Pasveer 博士设计的第一家氧化沟污水处理厂在荷兰Voorshoper 市投入使用。它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等处理过程集于一体,间歇运行,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氧化沟自从Pasveer氧化沟1954年出现以来,就是依靠其简便的方式处理污水而得到不断发展的。1968年出现了Carrousel氧化沟,1970年出现了Orbal氧化沟,1993年出现了Carrouse12000型氧化沟,1998年出现了Carrouse11000型氧化沟,而且还在不断发展,1999年又出现了Carrouse13000型氧化沟,80年代初出现了一体化氧化沟等。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也较多地开展了对氧化沟工艺的研究。由于其高效的去除效果,在制革废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采用[2-4] 。通常泥浓度宜控制在2500~3000mg/L 左右。因此,根据工艺的要求,要及时调整好回流量与进水量的大小,并控制好转碟曝气机的供氧量。溶解氧过低,妨碍正常的代谢过程,过高又加速有机物的氧化而促使污泥加速老化,既增加运行费用,又容易造成二沉池污泥发生反硝化现象,导致污泥上浮。
氧化沟技术发展的强势在于氧化沟的环流,由于这种环流,是造成氧化沟长久不衰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则是其具有多功能性、污泥稳定、出水水质好和易于管理。另外,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也非常强,有进一步研究、发展和应用的广阔空间。
2 A2/O工艺
二段厌氧处理技术作为制革废水预处理,一方面可使大分子水解提高可生化性的目的,为后续的好氧生化工艺创造条件。该工艺既有硫化物的回收,又有沼气的利用;既减轻了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又减轻了制革污泥的二次污染。而且厌氧技术污泥产量也只有传统物化预处理法的1 / 8,其综合运行费用远低于物化预处理技术。当某制革企业综合废水氨氮质量浓度为200 ~ 300 mg/L时,陈群伟, 胡小锐, 张正红认为一级A/O法为主体的废水处理工艺很难实现氨氮的稳定达标排放。利用该处理系统原有构筑物将其改造成以二级A/O 法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并采用适时投加MgCl2进行后续化学法强化脱氮作为补充。经1个月的调试运行,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排放标准[5]。研究发现[6]:机械对皮革废水预处理后采用A2/ O 工艺可去除96. 3 %的氨氮,而且污泥产量很少。江苏某皮革有限公司废水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5000m3/d,采用4段进水A/O 接触氧化工艺,设计停留时间24h,A/O体积比为1:3,硝化速率为0.6kgNH4+/m3*d。通过多级A/O串联、并联使用提高A/O工艺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负荷,运行管理的关键是调整控制各级A /O之间水量的分配、内回流和污泥回流比,工艺对运行控制的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虽然多级A/O工艺的串联、并联使用,经内回流和污泥回流,多次硝化与反硝化确保废水中的氨氮达标排放,可以实现单级A/O工艺无法达到的去除效果,但多段A/O工艺处理制革废水也存在一些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大大增加了污水停留时间,提高了对管理水平要求 [7-8]。
3 UASB 工艺
1971年荷兰瓦格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拉丁格(Lettinga)教授通过物理结构设计,利用重力场对不同的物质作用的差异,发明了三相分离器。使活性污泥停留时间与废水停留时间分离,形成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的雏型。
随着UASB工艺发展日趋成熟,UASB 工艺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工程,国内外已为数不少。朱明石等研究了厌氧氨氧化- UASB反应器、厌氧氨氧化- UASB - 生物膜反应器在相同的进水条件和温控条件下稳定运行,实现了对氮素的持续去除能力,NH 4+ - N、NO 2- - N、TN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9.9 %、99.9 %、90.0 %以上,稳定运行阶段出水pH值均保持在8.5 附近。生物膜的培养有利于ANAMMOX 菌积累,UASB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效果明显优于不具有生物膜的普通UASB 反应器[9]。2003年11月中荷加强淮河流域乡镇企业环境技术合作项目的终期研讨会上对UASB/ SR 工艺的可行性、设计参数、以及运行条件进行了商榷,并对其中试进行了评估认为UASB/ SR 工艺改变了国内环保人士的传统理念,打破了传统制革废水应用物化预处理的桎梏,开创了厌氧技术成功用于制革废水处理的先例。虽然UASB被国内大量运用,但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因为制革废水中的硫化物、硫酸盐、铬、表面活性剂等含量高,它们都对厌氧菌的正常新陈代谢有抑制作用[10]。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