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暖节能舒适性在人居环境中发展潜力:
1、建筑节能舒适必然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但在城乡建设中增长方式比较粗制,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率比较低。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制约的因素,做好建筑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镇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加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人口将达到56%以上,相应的建筑物和设施也将成倍增加,建筑能耗的大幅度增加将不可避免。预计2020年前,我国每年城镇竣工建筑面积的总量将持续保持在10亿㎡左右,15年间新增城镇民用建筑总量为150亿㎡(含新增约10亿㎡大型建筑)。另外,包括长江流域已有部分建筑在内,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约110亿㎡以上需要供暖的民用建筑。建筑为什么要消耗能源,就是因为人对居住生活健康舒适的要求而必须消费能量,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声音、光照和水等优越的生活环境条件。离开了舒适度谈节能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舒适度的节能建筑不是人们所需要的。
对于现代建筑的舒适度、量化节能有一定衡量标准:要保证夏天温度在26℃左右,冬天保持在20℃左右,每人每小时要保证30m3的新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适宜程度,声环境35-45分贝,光环境分区实现采光数值,不让人有不舒适的感觉等。通过定量节能技术,温度、湿度、空气等指标可以精确到每家每户,使每个住户都能够切身体会和享受到建筑节能带来的种种好处,让人们享受到来自科技,胜似自然的舒适人居,才能一切从人们的居住利益出发。推广量化节能,积极制定全系统的节能与舒适度方案,加快人居环境的改善,是当务之急。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亦是一个耗能大国,推行节能政策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建筑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全社会之所以重视能源节约,是因为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不协调,我国9.5%的经济增长完全建立在各项能源消耗均上升15%的基础上,当能源消耗的增幅大于经济增幅时,也就是说很多能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2004年,国内生产增值实现了9.5%的增长,占世界的3%,但却消耗了世界40%的原煤,1/3的钢铁和1/2的水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消耗钢铁,煤炭最多的国家。我国经济这种高速发展所消耗的能源是无法长期供给的,能源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30%。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必将进一步增长,目前我国城乡建筑房屋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每年竣工面积20亿㎡,其中9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全国已有建筑400亿㎡,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节能建筑刻不容缓。
2.地面辐射供暖的人性化特性:
2.1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是建筑节能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2年建设部把地面辐射供暖行业标准列入了国家行业标准,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2004年3月23日在第218号公告《建设部推广应用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中第129项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列为推广项目,并明确指出,其主要技术性能及特点,有利于节能。
利用低温辐射供暖,主要因辐射供暖可以用较低的室内设计温度(16-20℃)达到较高室内设计温度(18-22℃)的对流散热的供暖效果。据有关资料介绍,室内设计温度每降低1℃可节约燃料10%。地面辐射供暖正以其自身的特点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在其发展前景中必将伴随巨大的节能效果。
2.2.地面低温辐射供暖的原理:
2.2.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是指以低温热水为热媒,通过被埋设在地面内的加热管或加热通道加热地面,以被加热的地表面作为散热面的一种采暖方式。一般地表面的温度为30℃左右,它放射出8~13μm的远红外线,使人体皮肤2mm深处的“热点”传感器产生刺激,发挥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因而人体感到温暖。人体对热的感受和人们所处周围环境及人体的散热方式有关。维持人的生命的最低代谢率平均为每㎡人体表面积46W。人的体温调节变化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大约为36-41℃,人的平均体内温度为37℃。为了保持体温相对稳定,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和外界环境的热交换之间必须保持平衡。
人体和周围环境介质的热交换在平衡状态下,通过皮肤以辐射形式的散热量约为47%,以对流形式的散热量约28%、而以蒸发和肺部呼吸等的散热量约为35%。当人体的散热量和其产热量达到平衡时,一般人体体温可维持在37℃左右。
地暖是以房间整个地面为散热面,在加热周围空气的同时,还同四周的墙、顶、棚等外围护结构进行辐射热交换,从而使四周的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升高,减少了内壁对人体的冷辐射。由于同时具有: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双重作用,造成了符合人体舒适要求的热状态,有利于提高人体舒适感。
由于人体换热量中约有50%是以辐射方式进行的,因此围护结构(墙、窗、地面等)内表面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散热效果和人们的舒适感。人体的舒适程度可以用室内综合温度ts来衡量,ts的表达式如式1-1所示,
ts=a·tn+b(MRT)(1-1)
式中:tn——室内空气温度,单位为℃;
a、b—分别表示室温和平均辐射温度的加权系数,一般
a=0.5~0.6,b=0.5-0.4;
MRT—平均辐射温度,单位℃。
平均辐射温度的定义是:用它作为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平均值,来计算人体与该表面的换热,其结果与实际的辐射换热量相等。MRT的数学表达式如(1-2)式所示:
MRT=ΣTij×φjs(1-2)
j=1
式中:Tij—围护结构第j个表面的内表面温度,单位为℃;
φjs——第j个表面与人体间辐射换热的角系数、φjs的计算非常复杂。推荐一个通过实测有关数据,计算出MRT的方法,如:
MRT=tg+0.247√v(tg-tn)(1-3)
式中:tg—黑球温度,即实感温度,单位为℃;
v—室内空气的流速,单位为m/s。
黑球温度tg可以由放置在直径为130mm的中空、外表面涂黑、上部开有小孔的铜球中的温度计读出,黑球温度反映出辐射换热对室温的影响。如果能够测出黑球温度tg,室温tn和空气的流速v,则可以由式(1-3)很方便的计算出MRT值。当建筑层高低于4m时,也可以近似地采用下式计算:
MRT=ΣTij×Aj/ΣAj(1-4)
j=1j=1
式中Aj—第j个内表面面积,单位为m2;其它符号同前。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