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总比没有强。”菲律宾谈判代表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起走出月宫谈判大厅时说。时值墨西哥当地时间12月11日凌晨5点,谈判在拖延了一夜之后接近尾声。
就在这个凌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落下了帷幕。大会分别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通过了决议,合称《坎昆协议》。
历经13天的马拉松式谈判,并在最后时刻“加时再辩”,各方终于就设立绿色气候基金援助发展中国家、控制全球气温升幅、保护热带雨林及分享清洁能源等议题达成协议。大会主席、墨西哥外长埃斯皮诺萨表示,《坎昆协议》标志着坎昆气候大会的成功。
“坎昆已经完成任务了,希望被巩固,对于多边机制下的气候谈判能够达成成果的信念也被加强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最后总结道,“各国表明,他们是可以在一起工作并达成共识的。”
在大会闭幕发言中,绝大多数国家代表称,尽管并不完美,但决议可以通过。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代表中国政府发言时也表示,虽然这两份决议还有不足,但中方对此表示满意,赞成大会通过这些文件。
绿色基金由世行托管
《坎昆协议》的重要成果首先包括,工业化国家的减排目标在多边机制下被正式承认,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计划并进行年度报告。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也正式在多边机制下被承认——这一点体现了中国的让步。同时,建立针对上述减排与减缓行动的登记制度,发展中国家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报告。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国际气候政策主任施密特表示,协议在处理透明度的问题上,同时提高了对所有国家报告他们减排行动的要求:每两年进行一次排放和减排行动的详细报告。此外,发达国家必须提交他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援助的详细信息。
此外,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绿色气候基金成立,邀请世界银行作为该基金的托管人,并成立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员组成的“过渡委员会”进行管理。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