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常青太阳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武汉的合资企业。
近日,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常青太阳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武汉的合资企业。有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行业的持续投入及欧美削减政府补贴加速了欧美新能源企业进入中国的步伐。对中国新能源行业而言,欧美新能源巨头的到来是挑战更是机遇。
近日,《纽约时报》有报道称,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常青太阳能公司正在关闭其主要的美国工厂,并将生产转移到位于中国武汉的合资企业。
更早一些,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设备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已于2009年10月启用其位于西安的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2.55亿美元;自2009年开始,德国光伏设备制造商萨罗瑟姆公司已在中国开设两个办事处。
中国何以成为欧美新能源巨头们的投资热土,欧美新能源巨头转产中国又将对处于起步期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带来什么?
寻求避风港还是提前布局
《纽约时报》报道称,常青太阳能公司总裁麦克尔·艾尔-希洛曾在一次声明中解释了将公司整体迁移到中国的原因,麦克尔称公司决定关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德文斯工厂是为了应对太阳能电池板价格的暴跌。近3年来,太阳能电池板的全球价格已降低了2/3,仅在去年的第四季度,价格就出现了10%的大幅下挫。麦克尔认为,在价格下跌的市场行情下,美国制造商将持续处于不利境况,将工厂迁往中国则能使安装成本快速下降。因为在中国,不仅产品的制造成本较低,制造商还能获得中国政府和国有银行的帮助。
目前,欧美国家削减新能源补贴已成趋势。为研究是否应该限制建设电站和进一步削减太阳能发电企业的补贴费率,法国政府已宣布从2010年12月10日起暂停部分光伏项目的建设,暂停时间为期3个月。近日,德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政府达成一致,确定了2011年中期光伏补贴电价加速下调的方案。在西班牙,市场正对政府是否该削减太阳能光伏电站电力收购费率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根据西班牙政府的意向,新建的和现有的太阳能发电厂补贴将削减30%。相比之下,捷克政府的政策更为严厉,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国内泡沫式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该方案包括对光伏电站销售电力的所得收入征收26%的“太阳能税”以及追溯性地征收之前已免去的税收等措施。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