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国的情形却有很大不同。近日有消息称,正在审批中的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称,2011年~2020年的规划期内,全国新兴能源产业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其中,可再生能源2万亿至3万亿元,风电1.5万亿元,太阳能2000亿至3000亿元。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认为,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行业的持续投入及欧美削减政府补贴加速了欧美新能源企业进入中国的步伐。而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兰泽在《纽约时报》撰文称,相比成本低而言,中国低工资的熟练劳动力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他并不认为常青太阳能公司在美国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早些时候与该公司接触过,最近马萨诸塞的一些机构还给了该公司上亿美元资金。”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规模尚小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国际太阳能巨头的进入更多是在提前布局,为即将大发展的市场做准备。
谁将受益
爱德华认为,常青太阳能公司迁至中国对美国消费者而言是件好事,“只要太阳能光板越来越便宜,我们就不应担心在哪里生产。”他指出,太阳能不会产生很大的碳排放,也无需依赖什么产业联盟,其主要难点就是成本。而马萨诸塞的优势在于想法与观念,而不是生产。公司迁往成本更低的地方的行为是合理的。
在爱德华看来,绿色新能源行业并不能解决更多的就业。在过去半个世纪,美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这些创新极少为那些受教育少且急需工作的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次迁厂不是什么坏事,长期来看,美国将会更加富裕,因为美国拥有聪明的创新者以及技术,而这些都来自于学校以及城市,而不是各地的工厂。”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克隽认为,对中国新能源行业而言,欧美新能源巨头的到来是挑战更是机遇。虽然国外新能源公司进入中国,将造成中国新能源企业与欧美巨头们短兵相接的局面。但加剧的竞争也会在客观上推动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外公司进入的最主要途径是与中国企业合作,这能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外新能源矛盾。且欧美新能源企业可以带来更加先进的技术,如常青太阳能公司拥有硅晶体拉制技术,这一技术可以使多晶硅的用量较其他主流技术降低约一半;西班牙埃菲玛集团抢滩国内光伏电站,将使其拥有的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跟踪技术——双轴向日跟踪技术被引入国内,该技术可使全日太阳能接收量扩大一倍。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