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将收官,环保部完成了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来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石家庄、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宁波分别是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
杭州雾霾由本地产生
有网友提出疑问,难道是北方的雾霾吹过来了?对此,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王晓元表示:“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造成杭州雾霾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由本地产生的,排放量比较稳定,没有明显变化。由于气象原因,空气污染物不能迅速扩散。
宁波推抑尘车治霾
今年11月11日,宁波第一辆多功能抑尘车上路,它能将水雾化,对付雾霾、扬尘很有一套。
抑尘车车体和常见的洒水车不一样,不是背着个大水箱,而是跟水泥搅拌车有点类似,不过,上面的水桶是倾斜的。
在操作人员操纵下,喷雾桶倾斜60度角左右,很快,雨雾飘飘洒洒,喷到空中四五米高,距离在10米左右。周边几十米范围立刻笼罩在茫茫“白雾”中。
三分钟后,停止作业。这时,能明显感受到,空气中灰少了,变得通透多了。不像之前,灰蒙蒙的。
江北区环卫养护中心主任汪雄威说,考虑到水雾从几米高落下,可能会沾到人身上,因此和洒水车不一样,这款车用的是自来水。昨天,记者也从雨雾中“穿梭”了一番。按正常速度走过,像在雾气迷蒙的清晨走了一遭,倒不会像大雨天被“浇”一身。
雾霾日与污染日不能划等号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翟国庆说,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大气影响较弱的年代,雾和霾也会不时出现,因为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也会产生气溶胶粒子,只不过这些气溶胶粒子被视为背景气溶胶,而那时雾-霾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变化来控制。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一现象在我国近三十余年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气溶胶影响显著加重,因此,当今的雾-霾不仅受到空气中水分多少和分布的影响,还受到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显著增加的影响。
他介绍,从人的视觉角度看,“雾”和“霾”都会降低能见度,许多人把能见度低的天气都叫作“霾天”,但雾霾日与污染日数不能完全划等号。
也就是说,能见度低的时候,空气质量也有可能为良。能见度较好的时候,也有可能出现PM2.5超标的情况,因为影响能见度的因子有水汽、水滴、冰晶微粒、颗粒物等。
业内人士教你正确分辨雾与霾
不少市民仍很难分辨天气状况,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高工洪盛茂在接受浙江在线专访时给出了几个判断雾与霾的依据:
首先是能见度,一般来说雾天的能见度多在300-500米,而轻度霾天的能见度都不会小于1000米,有时中度霾也会有2-3公里(千米)的能见度。
“一般来说能见度只有几百米,明显有湿哒哒的感觉,就可以判断为是水汽的作用。”洪盛茂介绍,对于水汽的判断,可以留意观察路边的植物,枝叶上会有明显的露水。
其次就是湿度,霾天的相对湿度通常都低于80%,90%以上就是雾天,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物以霾为主。
从颜色上来判断,雾的颜色是乳白色或纯白色,霾则是有明显灰度的,偏黄色、橙灰色。同时,霾天大气分布比较均匀,与周围环境没有明显的边界,而雾天有明显区域性。
当然,肉眼观察也不能只向前看,洪盛茂的建议是仰望天空:“雾天的话你垂直看天是看不到云什么的,霾天垂直看的话能看清楚蓝天白云。”
雾霾天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应该减少室外活动
雾天风力小,空气流动慢,空气中含有的各种病菌、悬浮物和化学物质比平时多。出现大雾时,市民应减少室外逗留时间,出行时最好戴上口罩,可口含一些润喉药物。专家特别提醒,大雾天气最好不要进行户外锻炼,因为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人体更容易吸收雾里的各种病菌。清晨至10时,雾气最重,晨练的人应待雾消散后再锻炼。
2.雾霾天气不要戴隐形眼镜
雾霾天气气压低,会加重由于配戴隐形眼镜造成的角膜缺氧状态,容易造成角膜损伤。雾霾中的微小污染物会刺激眼睛,污染镜片,可能引起眼部过敏等,并可能对角膜和结膜造成损伤。人需要呼吸,眼睛也需要呼吸,雾霾天气要注意眼睛的防护。
3.雾霾天戴口罩别超过4小时
很多人有这种误区,出门戴口罩就很安全了!其实连续戴口罩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长时间的在室外戴着口罩早已经被污染了,所以要注意每天清洗并用开水消毒口罩,以确保卫生。
4.雾霾天气少开窗
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可如果雾霾一整天不散,是该开窗通风还是紧闭门窗呢?专家指出,雾霾天气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5.不要频繁去角质
皮肤作为人体器官之一,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抵御外界刺激侵害,而角质层则是发挥“屏障功能”的主力军,90%的保湿因子存在于角质层,健康健全的角质层是皮肤最重要的第一防线。一旦因为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角质层受损,皮肤的屏障功能会随之下降。雾霾频繁的天气,减少或不做去角质护理,才是明智选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