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植被组成的自然排水系统,雨水可通过路牙开口进入植草沟。记者田雯 摄
大公网12月13日讯 (记者 田雯)江苏省镇江市政府日前正式公布了“低碳小镇”建设计划,选址于镇江生态新城上湖区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将打造成当地低碳发展的示范区。而正在进行的全城“海绵改造”,亦是镇江建设低碳城市的另一重要路径。当地政府邀港人才为镇江低碳发展注入国际视野,盼海内外专家传经送宝。
就在11月底,镇江举办了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吸引了14个国家的相关领域专家与会,“低碳小镇”建设计划适时发布,小镇内将建成“零碳社区”,集聚低碳产业,让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小镇注入经济动力,并打造国际碳交易和碳金融服务中心。
城市道路旁的下凹式雨水花园可排涝排污蓄水。记者田雯 摄
“铁壳城市”变身“海绵体”
道路两旁不见传统雨水管道,取而代之的是下凹式植草沟;楼房顶上不见裸露的水泥地面,而是在绿地中间铺就了一条透水的红砖小路。这是记者在镇江市区主干道和部分住宅小区看到的景象。雨水花园、“绿地贴”等措施,正助力镇江成为“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据镇江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改造后的道路设计成了由植被组成的自然排水系统,路面下采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雨水通过路牙开口进入植草沟,下渗到透水盲管排入河道水系,能同时实现排水、蓄水、净化功能。
而房屋楼顶的“绿地贴”也是亮点之一,不仅解决了楼顶漏水和阳光直射问题,还增加了城市蓄水功能。如今,遍布镇江大街小巷的“海绵体”,让原先硬质不透水的“铁壳城市”,形成了天然吸水层,干旱缺水时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
目前,低碳发展已为镇江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积极影响,该市去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2%,能耗下降5%,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为255天,PM2.5浓度降低9%,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75.8%。到2017年底,镇江将完成22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改造,实现既排涝、又排污,同时兼顾雨水利用和提升景观功能。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