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英商环球:为碳交易所“奠基”

发布时间:2010年1月23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华电集团260万吨的碳减排项目引起越来越多国际买家的注意,其在联合国CDM注册项目的排名已经被推到了第十一位!


  这个项目的背后推手就是英商环球碳资产公司,但其中国区投资经理陈柏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却对中国碳交易市场表示出很多忧虑。


  “中国占据全球碳交易市场总份额的一半以上,但作为这么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方面却没什么发言权。”陈柏宇对本报记者说。陈认为,这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中国没有形成自己的交易市场,因此在交易规则和价格制定方面声音很小;另一方面,中国对碳交易市场的意识和了解都很薄弱。


  作为参与全球CDM交易的碳资产公司之一,英商环球与众多在中国掘金的碳交易公司一样,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但英商环球多年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和积累,让陈柏宇意识到中国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平台的迫切性。


  “除了我们这些做CDM交易的专业公司,其实中国很少有人真正理解CDM的含义,更不用说参与CDM交易。”陈柏宇说。


  但是低碳概念却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碳税”都被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央视主持人芮成钢更是认购了个人的碳排放份额。


  “很多国内的银行机构、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都意识到碳交易市场机会的到来。”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洪波博士对本报表示。


  据悉,英商环球目前已与社科院就共同培养中国的碳交易专业人员达成协议,将于近期针对银行业人士、证券公司以及对碳交易感兴趣的人员展开具体的操作知识培训。


  “中国巨大的市场里并没有相应足够多的专业人士,我们培养专业人员也是为中国碳交易平台的形成打基础。”陈柏宇表示。


  虽然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气候交易所等均已成立,并表示欲涉足碳交易业务,但他们并不掌握碳交易环节非常核心的碳交易系统。这也是英商环球推动中国自身碳交易平台成立的要素之一,因为其掌握这套复杂的碳交易系统。陈柏宇告诉记者:“碳交易系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交易人员和市场基础,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除跟社科院合作培养市场专业人员外,英商环球还积极跟中信证券接触,试图共同探讨碳交易平台的雏形。中信证券是专业而且业务创新能力很强的证券公司,与中信证券的互动可以促使英商环球更快的找准进展节奏。


  另外,商业银行也是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要素之一。英商环球正在积极与四大国有银行之一进行洽谈。


  但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中国碳交易市场处于外热内冷的尴尬状态。虽然国电、华电、大唐等多家机构已经充分意识到碳交易的价值,但这个概念想要深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很多人都能熟知的商品还需要很久的摸索过程。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