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西方高端消费市场“金融危机病症未解,甲型流感又在四溢”岌岌可危的健康状况,中国市场堪称身强体壮、魅力十足。
另一方面,虽然高端消费业在中国的行情仍然见涨,可还是没能完全实现国际奢侈品总公司寄予的厚望。原因何在?因为中国市场魅力与差异共生——再也没有另一个市场领域,会比高端消费行业充斥更多的舶来品。生活方式的不同,价值观、消费习惯上的差别,来源于中西文化的迥异,很容易让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市场后体质过敏。
当经济运行到关键时刻,行业参与者越发迫切需要在中国这个独具魅力的市场中寻到那剂解除水土不服的良方。无论危机后的经济预测呈U型、V型还是W型,在这个魅力市场中率先平衡好中西文化与市场差异的人,也将是率先拿到突破之匙的人。
长达一个多月的深度专访和数十位行业领头人的独家献计,众智囊群策群力为高端消费行业把脉。从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场所的现状,到米其林大厨的中国故事;从生态度假、豪华酒店的东西调和之计到顶级佳酿的投资之法辨析;“生活家”与高端消费行业参与者一起,在新一轮的经济洗牌中寻找制胜武器、探究引领市场之道。
Bruce Lee收起皮艇,拆掉自己在河边杨梅树林搭起的帐篷,挽起绳子,折好救生衣。就连遗留在帐篷搭建地附近的纸巾和纸水杯,他也一一收好,塞进自己的行李箱里。虽然身为一间国际物流企业上海公司的负责人,Bruce Lee先生却偏好远离都市的漂流之旅。
这是他第7次在浙江班溪进行漂流。几乎每年夏天,Bruce都要来这里一次。
“我第一次来班溪,便被这里澄清的水流吸引。”9年前的那个夏天,Bruce22岁。那时班溪并没有这么多“农家乐”,也没有这么多游客。现在它已是浙江省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景点,而Bruce却显得有些遗憾:“水面上常常看到漂浮的垃圾。水质不如以前那般清澈了。”
作为一名“漂流客”,Bruce坚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能让下一次漂流保持精彩的做法。但是,大部分中国游客并不这么想。
环保度假是个舶来品,在欧美,无论是将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路线作为主要内容的度假,或是在去目的地的途中力行保护自然,减少污染的旅行行为,都被视为环保度假。而在中国,尽管它还未被国内所有消费者接受,却被高端旅游市场看好。对于组成中国高端旅游市场的几个重要部分——旅行代理机构、航空公司、酒店和消费者来说,倘若这种来自西方的生活方式能调和东西文化差异,去除水土不服之症,将改变整个中国度假市场发展的方向。
中西不对称的环保旅游
“一条河道受到了污染,我们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保护它,恢复它。而一种文化风俗,或者一种古老建筑环境受到了破坏,也许我们就永远地失去了它。环保旅游,势在必行。”6月3日,在“高端度假,巅峰对话”的旅游论坛上,南开大学品牌管理与服务营销博士生导师白长虹先生对记者说,“联合国一直强调旅游发展的多样性。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拥有的各色自然形态和人文景观,是一个极有魅力的高端度假市场。环保旅游,在中国虽然出现不久,却十分受航空公司、旅游代理机构和酒店的认可。只是在推行过程中,消费者还不能主动接受它。”在欧洲和美国,亲近大自然的生态旅游非常受欢迎,环保还成为酒店吸引顾客的条件之一。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