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建设光伏电站的热情高涨,无论是单个项目的规模还是每个省区的总体规模,均明显超过了国家的初步计划。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日前公开表示,要合理把握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不能为了建设电站而建设电站。目前制约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成本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后如何发展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需要冷静思考。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3月18日举行的“回顾与展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大规模启动光伏电站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主要原因是成本较高。他认为今后要合理把握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不能为了建设电站而建设电站。
去年以来,作为应对金融危机、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举措之一,我国酝酿启动此前发展滞缓的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作为探路之举,国家能源局去年3月举行了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场项目的特许权招标,中标电价1.09元/千瓦时,这一项目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
在建设光伏电站方面,地方政,府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甘肃、宁夏、青海、江苏等日照资源丰富的省份,去年纷纷出台了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建设规划,以国有发电企业为主导的投资商也纷纷在这些地区抢占优质资源,其规划建设的光伏电站,无论是单个项目的规模还是每个省区的总体规模,均明显超过了国家的初步计划。
“不能为了建设电站而建设电站。现在很多地方的光伏电站建得很快,但没有示范意义,难以推动技术进步,就是为了把电站建起来。”史立山说。
目前,制约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的成本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金融危机中光伏电池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大幅下降,光伏发电的成本已下降到1元-1.5元/千瓦时,但与火电等常规能源相比,依然较高,而国家提供的补贴较为有限。
史立山表示,目前不仅光伏电池成本较高,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也居高不下。以宁夏为例,即便不计电池成本,建设1千瓦光伏电站的成本也达到8000元,与水电建设成本相当。在他看来,由于成本较高,今后如何大规模发展太阳能,需要冷静思考。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