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还收集、整理了全世界上千个机场的气象资料,并定期修正。美军先后投资的气象研究项目包括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和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等。美国空军和海军还曾出资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的加科纳建成“高频有源极光研究计划”试验基地,这些高频电磁波发射装置可把大气粒子作为透镜或聚焦装备使用,从而改变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以达到最终改变气候的效果。
这些威力巨大的气象武器虽然可以达到短期的军事目的,但人为大规模地改变自然条件,对地球的伤害却是长期的。
将气候变化提升到影响国家军事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对军事安全的影响当然也不可避免。
首先,沿海军事设施面临越来越频繁的飓风、龙卷风等大规模破坏性天气状况的威胁。1992年,“安德鲁”飓风过境佛罗里达州,几乎将霍姆斯代德空军基地完全摧毁。该基地虽几经修复,仍然无法正常使用。2004年,彭萨科拉海军航空站遭到“伊万”飓风的毁灭性袭击,被迫关闭一年。据统计,截止目前已有63处美军海岸设施和一些核反应堆面临暴风雨造成的威胁。
其次,全球变暖会引发海平面上升,使一些国家的海外岛礁基地面临被淹没的命运。这其中,最危险的要属美国在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空军基地。迭戈加西亚基地作为美战略轰炸机在海外的四大驻扎基地之一,一直是美军干预中东事务的重要后勤据点。但迭戈加西亚基地距离海平面只有4英尺,海平面稍微上升,该基地就可能无法使用甚至不复存在。
再者,气候变化还会改变现有洋流布局,从而引发军事部署的变化。有报道称,全球变暖造成北极冰盖融化速度加快,并可能会使北冰洋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航线,从而造成美国“北极后院”完全暴露。而俄罗斯舰艇可随时利用该航线,使用远程攻击武器对美国本土进行打击。
事实上,早在2007年,美国政府就出于这层考虑,开始向北极派遣海岸警卫队。“未雨绸缪”,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斗争做好准备。
其实,目睹最近的战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直接的破坏,目睹那些贫铀弹、微波炸弹、集束炸弹等对环境造成的长期损害,人们都该意识到,从军事角度来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要具备环保意识,更需要世界各国树立“慎战”的理念。 孙晔飞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