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山东为啥抬高排污门槛?旨在倒逼高污行业减排

发布时间:2010年1月21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07年8月,时任山东省代省长的姜大明在一次现场检查会后批评一些部门的侥幸心理,强调说:“什么是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就是完不成任务就摘乌纱帽的指标。”言之凿凿,震惊了在场的很多人。


  事实上,山东造纸业不但没有因为执行新标准而被“整垮”,反而迅速发展壮大。2002年,造纸行业COD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总排放量的51.4%;到2008年,造纸行业通过调整原料结构、联营兼并,或增加环保投资、促进技术进步等途径,企业减少到270家,全省造纸产量、利税较2002年分别增加了一倍和两倍,均居全国第一,而COD排放量同比减少了58%。


  南水北调沿线水质也实现了根本好转。在南四湖,不仅又见苍鹭、灰鹭等珍贵鸟类,小银鱼、骂婆鱼等对水质要求严格的“土著”鱼种也重现了。东平县潘孟于村渔民肖兴月说:“近些年东平湖水质特别好,不再像以前经常发生污染死鱼事件。渔民水产养殖积极性可高了。”


  环保“四驾马车”撒欢儿跑,不怕排放不达标


  谈到7年前的争议,山东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说,当时有的大企业负责人表面上反对,私下里则表示支持,说按这个进度实施新标准,企业没有问题。他们早就希望借助新的环保标准促进行业重新洗牌了。


  地处高唐县的泉林集团是一家有30多年历史的草浆造纸企业,近年来累计投入6亿元用于环保。集团副总经理杨吉慧介绍,为实现达标排放,公司加大技术攻关,目前制浆、治污方面的发明专利就有156项。仅利用非木纤维黑液生产有机肥一项,每吨就可实现利润500多元,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废物循环利用。公司先后兼并了4个小造纸厂,2009年销售收入达80亿元,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兖矿集团国泰化工公司安监部业务主管张元勇说,公司地处南水北调沿线,在2003年开工建设时就按高标准进行环保设计,公司在统一标准颁布之前就实现了达标排放。公司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含硫“废气”回收生产硫黄,最高时每吨卖到上万元;二氧化碳回收后生产醋酸,效益可观;炉渣被水泥厂“争抢”;目前的生产用水大部分为循环水,补加的一次水只占用水量的1.5%。


  对于新标准刚刚覆盖的山东半岛流域,山东规定这一流域内所有排污单位均应按新的标准稳定达标排放;达不到要求的,半年内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关停其产生污染的生产线。企业在未达新标准要求之前,要把资金优先用于污染治理,不得用于扩大生产规模。遍布各企业、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的电子监控装置,成了无处不在的环保“千里眼”,环保监管人员每10天巡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实施新的流域污染物排放标准过程中,山东省还积极创新生态补偿、以奖代补等方式调动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现在,山东已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大格局。”张波欣慰地说,“再加上法规标准、经济杠杆、科技创新、行政手段这环保的‘四驾马车’撒欢儿跑,环保工作好干多了。” 本报记者  刘成友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