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调,尽管技术革新是推动成本降低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多晶硅过剩却为下游产业提供了机遇。“对太阳能下游来讲,这是非常好的时机,因为现在多晶硅的供应价格是稳定的,产量也是持续的。”上述人士表示。
尽管多晶硅价格已经跌到底部,但已经上了项目的企业还显得颇为沉重。“太阳能依然是公司发展的主业。”南玻A的一名人士向记者表示。他们位于宜宾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项目从2009年10月开始商业运营,但距离达产仍有一段时间。至于达产时间,该人士表示,“以国外的经营,一般要一年半的时间,与公司的技术和学习能力有关”。
不过,外界分析认为,现在拥有多晶硅生产线的企业有点陷入两难境地,一边是市场底部和已有的投入,另一边却舍不得放下——按照行业周期性特点,未来收益仍是可期待的。
“多晶硅全球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了40到45美元一吨,所以即使新的产能开出来,也不会导致价格的大规模下跌。现在多晶硅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底部盘整时期,40到45美元这个价格区间可能要持续1年至2年。”分析人士这样预测。
未来最大市场在美国
但在多晶硅价格低迷之际,整个太阳能产业却又在向上抬头。
“未来太阳能行业将有一个三年的上升期,而2010年将是起点年。如果从大周期来讲,全球太阳能行业基本已经在2009年5、6月份见底了。目前需求在持续增长,而供应基本上是稳定的。” 分析师对记者如是说。
业界普遍认为,今年以后最大的市场,将出现在美国。随着奥巴马新能源政策的刺激,阳光充裕的加州已经确立了太阳能计划,佛罗里达州也准备投资20亿美元打造全球首个真正太阳能城市。
“而未来两年增量最大的将在美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需求将保证全球光伏产业的增长。”一名分析师表示,“但在中国,行业的新增力量仍显得太单薄”。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