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成都垃圾填埋场将沼气发电 拒绝“二次污染”

发布时间:2010年1月28日 来源:四川在线

....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做什么用?


  绿化后成为环保教育公园


  站在长安垃圾场最高处向下看,一大片白色塑料膜覆盖了整座垃圾山,塑料膜边缘绿树成阴,稍微泛黄的草坪上,一群麻雀正在觅食。但不断驶来的垃圾车和空气中轻微的臭味却提醒着记者,这里是垃圾场。


  张发闯说:“现在我们这里的垃圾处置标准是全国最先进的,采用了垂直、水平双层防渗技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经减到最低限度。”


  由于长期在垃圾场工作,鼻炎成了老员工的“职业病”。可最近这几年,这个“职业病”发作次数有减少趋势。在垃圾场工作了十几年的老邢告诉记者,去年他的鼻炎只发作过1次,而在以前“每年至少发作三五次”。


  裸露的垃圾容易滋生有害物,散发大量有害气体,还引来大量拾荒人“淘金”。填埋场投入巨资,在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垃圾堆体表面覆盖了一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避免降雨渗入垃圾山,减少渗滤液产生量,也起到良好的雨污分流效果。在薄膜边缘的垃圾山上,覆盖了1米厚的土壤用于种树、养花,整个填埋区看上去和普通园林并无二致。观景台、海鸥园、馨园、桃园……加上库区周围的园林景观和休息区,绿化面积已经达到15万平方米。


  根据远景规划,这里的薄膜上也将覆土并绿化。张发闯说:“经全面绿化后,填埋场将修建园林小景观和休闲区,到时候将填埋场变身为环保教育公园。”

 

  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成都一时难以建成


  25日,广州市越秀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成功后将考虑向全市推广。当地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用4种颜色容器区分:可回收物容器为蓝色、厨余垃圾容器为绿色、其他垃圾容器为灰色、有害垃圾容器为红色。广州试点将先从一个社区做起,再推广到街道、区和全市。有关负责人说,以前广州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后端,现在发现前端垃圾分类、减量有潜力可挖,城管委将布置各区都做一个试点。


  成都能否也尝试垃圾分类?对此,成都市城管局环卫处负责人说,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划,成都主要走的是垃圾焚烧、填埋道路。该负责人说,垃圾分类要经历家庭、小区、环卫等多个环节,回收难度和成本都很大。同时,每个地区人口结构、人文素质、经济水平、资源环境等各不相同,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一时难以建成。


  成都城管局市容科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成都只是实现了全城垃圾袋装化,还不具备分类化处理的条件,国内只有北京曾做过此类处理。现阶段在成都设置分类垃圾箱,“只是为了让市民在意识上对垃圾从袋装化到分类化有个认识。”实际上,成都市垃圾分类的尝试仍在不断进行中。就在前几天,人民南路还新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效果如何?还待进一步观察”。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